近期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在清缴哈马斯武装时,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有很多是中国的制式武器。以军将此事上报给高层后,以色列媒体添油加醋地进行了报道,内容无非是中国向哈马斯大量援助武器云云。
中国制式武器出现在哈马斯手里,本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中国现在也是武器出口大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与中东多国建立了军贸合作关系,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都曾向中国买过武器,其中不乏东风-3导弹这样的大杀器。
而像56式冲锋枪、40毫米火箭筒之类的轻武器就更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哈马斯武装手里,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以色列再仔细清点一下的话,可能还会发现数量更多的美制武器、俄制武器。
关键问题是,以色列知道什么叫“大量武器”吗?
近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着力于建设和改进其军工产业。如今,中国已是一个军工生产大国,拥有雄厚的军事工业基础,能够生产从个人轻武器到重型装备的广泛武器系统。
中国的军事工业体系具有全球竞争力,并且得益于国内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在军工产品的研发、制造与试验方面日益成熟。这个体制不仅设定了在和平时间稳健增长的目标,更在全面战争的概念下进行了规划和准备,以确保在需要时能迅速转变为战时状态,全功率开动各类军工厂。
据了解,中国的武器弹药储备十分充足,理论上足够应对一场大规模战争的需求。若按照现代战争的消耗速度计算,中国的军工产量有能力支持高烈度的冲突。就算是俄乌冲突这样的消耗战,如果是由中国解放军参与,其火力投放和武器供应能力,会让全世界知道什么叫“火力饱和打击”。
所以,以色列媒体所谓的“中国向哈马斯提供大量武器”,根本站不住脚,假如中国真的向哈马斯提供了大量武器,恐怕就不是加沙围困战,而是特拉维夫保卫战了。
说到底,以色列只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小国,根本不知道大规模战争意味着什么。本次加沙冲突中,哈马斯武装只有区区两万人,以色列国防军在动员了三十多万人的情况下,至今都未能肃清哈马斯武装,又有什么资格碰瓷中国呢?
以色列选择在此时碰瓷中国,很有深意
当前,以色列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外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区域内的武装组织和政治动荡,以及国内政策和民意的挑战。尤其在处理加沙问题上,以色列政府遭受的批评和怀疑不断升级。
加沙是这些问题的焦点。以色列几经斗争却未能找到一个长久和平的解决方案。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敦促以色列推动政治进程以和平解决争端。
但要认清一个事实,哈马斯并非以色列唯一或最大的威胁。黎巴嫩的真主党、也门的胡塞武装以及叙利亚的各派民兵都对以色列构成威胁,它们背后是虎视眈眈的伊朗。
在内部,内塔尼亚胡在处理加沙问题上的表现也遭到了国内外界的质疑。许多以色列民众并不支持长期的军事干预,他们在特拉维夫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中表达了自己的声音。民众手举标语,要求政府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让士兵离开加沙。
面对巨大的压力,以色列通过抹黑其他国家的方式以转移视线,包括刻意指责中国向哈马斯输送武器。这种行为意在掩盖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内政上的不足,并试图转移公众和国际关注度。通过营造一种紧迫感,以色列可能试图团结国内强硬派人士,并强化其对外政策的正当性。
在这样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以色列抛出针对中国的无根据指控可能是为了分散注意力和减轻自身的责任感。这一策略在国际政治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当某国政府需要转移内政压力或想要减轻外界对其政策的批判时。
所以,对于以色列的这些指控,我们根本不必理会,更不必解释。以色列这样做,只会把中国推向对立面,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