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组团式”帮扶医疗队发挥互联网优势推进云南元阳县域医共体建设
沙键(中)开展手术。
2022年7月,徐汇区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医生沙键率领4名队员组成徐汇区“组团式”帮扶医疗队,来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人民医院,开启为期3年的医疗帮扶之路。
“前方一群人,后方一座城。”“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元阳县人民医院院长沙键说,“我们希望把互联网的‘无线’优势变成‘无限’优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让元阳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新‘医’靠。”
利用“云”优势积极发展远程医疗
“感谢上海医生救了我家姑娘。”小土龙村村民黄美兰充满感激地说。
2022年8月,黄美兰的女儿不慎落水,肺水肿引发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生命危在旦夕。沙键及时联系徐汇区中心医院专家开展线上多学科远程会诊。经过3天紧急治疗,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近日,17岁患者小马脸上又重新有了笑容。2个多月前,他因腹痛折磨,全身浮肿。在县医院住院时,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关键时刻,沙键通过云端远程会诊邀请上海专家指导治疗,很快,小马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考虑到病患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沙键积极组织全院开展爱心捐款,保障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
沙键还将上海先进管理理念、规章制度、流程规范因地制宜地引入当地,制定了《“组团式”帮扶元阳县人民医院方案》。同时,他依然坚持每周半天出诊,先后主刀和指导20多台泌尿外科手术,为当地带来了10多项新技术。
孔庆华(左四)教学查房中。
为当地留下规范化诊治体系
结合当地慢阻肺和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数量较多的情况,徐汇区大华医院医生孔庆华和沙键携手,筹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气管镜室、肺功能室、呼吸科抢救室、睡眠呼吸监测室、门诊综合诊疗室逐一搭建成功,呼吸疾病规范化诊治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
在沙键的大力支持下,元阳县人民医院还建立口腔种植亚专科,开辟独立的口腔门诊手术室,引进口腔CT、超声骨刀等新仪器设备,口腔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其中,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援滇医生伍师鹏为一名7岁小患者微创拔除埋伏多生牙,这是元阳县医院首例口腔微创手术。
伍师鹏面朝病人坐着,给大家进行教学示范。
放射科被誉为医学诊断中的“火眼金睛”。一天晚上7点多,来自上海徐汇区大华医院的援滇医生虞鲲在会诊视频中读取CT后,考虑患者是畸胎瘤合并卵巢蒂扭转、盆腔积血,病情危重,立刻通知临床医生。当夜,患者被送到妇科急诊手术,转危为安。
虞鲲(中)给科室医生授课。
徐汇区中心医院援滇医生赵璠提出,促进宫腔镜等项目的规范化,推动腹腔镜、妇科内分泌、盆底康复等项目发展,不断提升诊治水平;对目前暂无条件开展的妇科恶性肿瘤等项目,启动理论知识教学。
培养出更多本土医疗人才
利用上海专家资源救治病人,只是帮扶工作的起步。帮扶队员考虑更多的是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培养出更多的本土医疗人才。当帮扶专家离开时,能真正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赵璠医生下乡义诊。
为此,元阳县人民医院决定“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采取“老带新+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定向”重点培养专业骨干人才,每位专家导师选择2至3名年轻医生进行“医教研”定向带教,打造重点专科、帮扶薄弱专科;另一方面,先后派出10多名业务骨干,至云南省内和上海徐汇区进修学习。同时,分别与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解放军第九二六医院、蒙自市人民医院签署对口帮扶协议。2023年开设4个专家工作站,实现专家柔性流动,资源共享。从徐汇-元阳泌尿联合论坛到元医大讲堂,沙键鼓励帮扶专家、业务骨干等分享专业知识,在元阳县人民医院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作者:本报记者 付鑫鑫
文:本报记者 付鑫鑫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