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防部网消息,根据中国和埃及军队共识,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将派分队赴埃及举行中埃“文明之鹰-2025”空军联合训练。这是中埃两军首次组织联训,对推动两军务实合作、增进两军友谊互信具有重要意义。
直观地说,这原本不过是一次飞行罢了,结果却闹得外媒广泛研究,这里面很大一个问题,就是中美两国在该事件中均破天荒的采取了传统外界印象中可能采取的行动。
举个例子,对中国来说,这个港口虽然是美军在用,但也是沙特的领土。中国直接穿过红海飞过去,沙特却毫无表示,甚至没有启动防空系统拦截,这说明是早有相关消息。但直接穿越美军基地,这又无疑是在美军头上“动土”,这一行为并不符合中国一贯“后发制人”的对外交流行为逻辑。
军演现场(资料图)
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介绍,“文明之鹰-2025”空军联训是中埃两军首次组织的联训,双方派出了歼击机、预警机、加油机、直升机等。4月19日开始,双方组织空战训练、空中加油等,后续还将展开空中支援、战场搜救等课目演练,联训将持续到5月上旬。中方参训战机与埃及空军训练协作,有利于提高两国参训部队技战术水平,进一步深化和推动中埃两军务实合作。
4月19日,开罗时间上午,埃及某空军基地,中埃“文明之鹰-2025”空军联合训练正式开始。现场,战鹰列阵,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这次训练,双方都派出了精锐力量,包括歼击机、预警机、加油机和直升机。中方为了这次训练,可是下了血本,采用“空转+空运”的混合编组模式,跨越了近6000公里,途经多个国家,终于在4月15日完成了全员全装进驻。到达基地后,中方人员马不停蹄,卸载装备、准备地面工作,一切都为了确保联训顺利进行。
埃及空军基地(资料图)
《环球时报》发文称,“空转+空运”混合编组模式表明,战斗机、运输机和加油机组成混合编队进行飞行,转场效率非常高,有利于快速形成战斗力,也体现出解放军强大的远程空中投送能力。
宋忠平解读认为,这直观地表明,中国空军具备了战略空军应该具备的远程投送、保障能力。“不论是哪个军种,远程投送、保障能力都将是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发展权益的有力基础。对空军而言,联训本身当然是对提升战力的有益锻炼,同时,这种奔袭几千公里的赴训过程,也是对远程投送能力的锻炼。”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发文:“美国的军舰和商船都应该免费通过埃及苏伊士运河。如果没有美国,也就没有这些运河(巴拿巴运河和苏伊士运河),我已经要求马尔科·鲁比奥(美国国务卿)立即处理此事。
联想到此前特朗普巴拿马运河的发言,加上马六甲海峡的美军基地。美国人是要把蓝星上三大海运咽喉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他们不但要收取过往船只的买路钱,还要掐断繁忙的海运航线,如果哪个国家不听从美国人的安排,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困死在陆地上。想想就不寒而栗。
军演物资(资料图)
一方面,这一行动向美国传递了一个信号,即中国在中东地区有着自身的战略关切,不会对地区局势的恶化坐视不管。中国通过与埃及的军事合作,展示了自身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的决心与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美国的军事冒险行为形成牵制。另一方面,对于中东地区其他国家而言,中埃联合训练展示了一种积极的合作模式。在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这种军事合作的示范效应有助于促进地区国家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