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南秀林村开始进行今年以来第三次防汛演练。预警的铜锣一敲响,12组党员干部立即按照预案,到分包的12户沿河村民家中帮助转移,有的背老人、有的开车、有的关窗锁门,分工协作,高效有序。
“家里几口人,有没有老人、孩子,路上怎么走,一户制定了一个方案。”南秀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端庭说,“现在就要通过一遍遍演练,让村民们熟悉流程,确保一旦有险情,能够快速安全转移。”
走在村里,隔一段就能在墙上看到醒目的避险路线指示牌。沿指示牌往前走,就是村里的集中安置点,这里床、铺盖、网络、电视等设施,以及水、米、面、油、药品等生活物资一应俱全。
不止南秀林村,井陉县17个乡镇321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制定了应急预案,还梳理了三个清单:受威胁区域清单,转移人员清单,特殊人员清单。同时,该县还明确了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及党员干部与老弱残孕幼“一对一”结对的包联责任机制。从4月起,多次开展防汛演练,不断提升群众防范意识,提高组织应急避险转移能力,确保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
“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我们要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准备做得更充足一些。”井陉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康建华说,入汛以来,他们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公园、学校等场所,按照“八有”标准建设了县、乡、村三级防汛避险集中安置点,备足生活物资,落实服务保障措施,确保一旦有险情,避险群众吃得上热乎饭,睡得成安稳觉。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