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后,消防员的人员身份由现役转为地方。面对“全灾种、大应急”职责拓展和“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5年来,贵州消防队伍立足省情队情,在实战练兵、人才培养、实战实效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尝试,着力提升队伍高效、专业、安全救援水平。
聚焦强兵习武,提升练兵质效
“各就位,预备……”随着一声发号,参赛队员如同离弦之箭,奋力往前方奔跑。这里是贵州省消防救援队伍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正在进行的项目是背负空气呼吸器5000米跑。
这是一场速度和耐力的双重较量。看台上,队友们加油声、呐喊声,声声如雷。赛场上选手们争分夺秒,把日常训练中淬炼出的耐力、体力发挥到极致。
接下来的极限穿越项目则给参赛选手带来更大的挑战。
六盘水支队的参赛队员唐源全副武装,他身着灭火战斗服,整套装备有30斤重。装备的重量丝毫没有影响到唐源的速度,他一把扛起地上120斤重的红色人偶,飞奔着往前冲。
扛液化气瓶、手提泡沫桶……除了各种负重前行,极限穿越还需要头戴面罩通过空气呼吸机进行呼吸,以及戴上眼罩穿越狭窄的烟道,让参赛队员进行一场实战化的比赛。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强能。大赛是对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专业技能水平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全省消防从业人员执业技能的全面考核,为消防从业人才成长搭建了舞台、创造了机会。
“在浓烟弥漫中摸索,在高温炙烤中前行,在黑暗嘈杂里救援……”为真正达到“贴近实战、突出实战”的效果,在2023年度执勤岗位练兵暨指挥员实战指挥能力提升培训中,参训队员要在模拟真实的火灾场景——设定高温、浓烟、黑暗等嘈杂环境的真烟真火中进行实战训练科目。
“浓烟滚滚,头灯前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摸着地面一点一点往上爬……”训练模拟一栋高楼起火引发火灾,正在搜救被困人员。火场内有剧毒的烟雾,浓烟中根本看不到方向。“有人吗?有人吗?”每到达一个楼层,消防员挨家挨户敲门,寻找被困者。穿着灭火救援服,背着空气呼吸器,火场救援装备足足60斤重。
该科目让消防员亲身体验火灾燃烧、浓烟密布等不同阶段和场景,直观感受烟火的高温炙烤。而这也是消防员日常灭火和救援中最普遍的战斗环境。
通过这个科目的培训,使全体参训人员更加直观了解和熟悉灭火救援作战程序,锤炼指挥员临机协调指挥和在复杂火场中快速判断决策的能力,提高全体人员在灭火救援中的整体作战水平。
聚焦强兵习武,提升练兵质效。贵州消防以“全灾种练兵、全岗位培训、全要素熟悉、全过程演练、全员额考核”为标准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全面推进全员体型、体能、技能“三达标”,采取“全员抽考+骨干推荐”模式,实现练兵模式由“传统竞技型”向“等级达标型”的转变。通过冬、夏两训考核,组织执勤岗位实战练兵和“火焰蓝”业务技能比武竞赛,全面提升了全体指战员体技能基础、救援装备应用水平、灭火救援实战能力。
五年来,贵州举办的全省消防技能大赛,18个科目打破历史纪录,并在全国两届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分别取得两个单项第一名,在3届全国搜救犬技术比武竞赛中分别取得团体第2名、第4名,3人(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为我国斩获消防国际赛事首枚奖牌。
强化人才成长,健全培养机制
“搜!”随着消防员高亢的口令,搜救犬一跃而起,勇猛地冲向树丛。那是它执行任务的搜索区,必须在15分钟内找到“被困者”。“汪汪汪……”树丛深处很快传来搜救犬持续的吠叫声,它在向消防员示警——发现“被困者”。整个过程仅1分43秒。
在搜救犬训导员培训中,培训区分基础培养、能力提升、实战运用三个阶段,采取基础理论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抓好搜救理论、搜索要点、搜救操作等内容学习,聚焦实战标准,细化训导动作,规范操作程序。
针对犬只、课目和任务差异,培训突出实战引领,按照“因犬施训、训战一致、人犬结合”的训练思路,创新组训模式,突破难点科目,把搜救犬训练工作练强、练专、练精。
“穿戴好安全吊带及个人防护装备,做好下洞前的准备……”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在黔西南举行的全省洞穴救援技术高级能力资质认证培训班开训。做好支点、绳索等各项防护措施后,教员亲身示范讲解洞穴救援中的相关技巧、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
“设置好支点后,救援人员携带救援装备,缓缓降入洞内……”培训现场,教员对每一名参训指战员进行手把手传教,及时纠正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带领参训学员深入漆黑的垂直洞穴,实地开展操作体验。
据悉,此次培训班按照“融合国际技术、科学安全救援、骨干梯次培养、模式实战实训”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参训学员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全程按照实战要求进行训练,主要开展远端锚点架设、实战环境锚点选择、T型救援系统实战运用以及洞穴、索道、山岳、桥梁、悬崖等实战救援环境训练,着力培养绳索救援尖刀力量和师资团队,全面提升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绳索救援专业技术水平。
“理论学习是潜水的入门课也是必修课。”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结合贵州境内高原、高海拔、喀斯特特殊水域环境及救援任务需要,开展潜水救援技术培训工作。培训中,通过组织开展摸底考试,梳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针对不同程度潜水技术的学员进行“分班、分层”管理,“一对一、手把手”针对性因材施教,重点补齐参训学员潜水专业理论短板。
“下潜后一定要牢记技术要领,水下不要慌张……”教练重点对遇到恶劣环境时如何紧急避险及搜救自救的技术技巧、动作要领、注意事项进行了细致教授,并开展水下搜救、打捞救援项目以及水下通讯全面罩及浮力袋使用训练。
“在水下,耳腔内部与外部压强不平衡,导致耳膜受外界压强增大而使人感觉听不到声音,耳膜难受或耳膜向内陷入等问题……”这是救援中常见问题,据现场教练介绍,通过训练“阀式”耳压平衡法,可以使学员能够在20米水深内娴熟平衡耳压,为特殊环境下救援提供了良好的身体保障。
为锻炼潜水员在夜间特殊水域环境安全作战效能,培训还组织夜间潜水综合搜救训练。
强化人才成长,健全培养机制。贵州先后举办了全省地震救援、潜水、急流救援、山岳洞穴救援、搜救犬等共11类60余期专业领域师资力量提升培训班,年均培训专业技术岗位800余名指战员。
各级队伍分批组织骨干、政府专职队指挥员、站长助理、安全员、紧急救援小组集中培训,先后培训队伍各级指战员6000余人。连续5年举办指挥员作战训练安全管控培训班,累计培训452名干部,其中三级指挥长以上人员占培训总人数的72.3%,实现了“总队处室负责人、支队党委委员、大队主官”培训全覆盖。
务求实战实效,提升打赢能力
实兵实战,实装实景。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六盘水盘州市举行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实战演练模拟盘州市胜境街道区域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中区域建筑大面积倒塌,大量人员被压埋,周边道路、桥梁损毁严重。
随着“使命召唤 会战盘州”调度指令的下发演练正式开始,全省13支消防救援队伍及社会联动单位立即集结,从全省各地赶赴“震中”救援,共计1300余人,196辆作战车辆开展为期72小时的实战拉动演练。
拆盲盒,领任务。在演练现场,采取盲抽、盲选的“双盲”模式,由各支队随机抽取救援任务和通道,开展现场作业。
夜里21点半,天空飘起细雨,室外环境湿冷。铜仁市消防救援支队到达户外作业区,他们的任务是坑道救援——在户外预设的管道中,先后破拆两堵墙面。
支起照明灯,做好分工。救援人员分组轮流在狭窄的管道内进行破拆。随着破拆工具的轰鸣声,管道里尘土弥漫,空气越来越闷。救援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作业,完成任务时已近凌晨两点。
垂直安全横向破拆救援 、高空破拆救援……各支队在极限救援项目中分秒必争,在没有出口的地方,用双手打通一个个生命通道。
“建筑工地在地震中倒塌,塔吊上有受伤人员被困,情况危急。”这是安顺市消防救援支队抽取的任务——塔吊救援。
在30米高的塔吊上实施救援任务,旁观者惊心动魄,救援队沉着冷静。
从塔吊下往上看,救援人员身手敏捷,利用攀缘工具在塔吊的支撑架间快速攀爬,迅速到达塔吊。在距离地面30米的塔吊顶端,救援人员协作将120斤重的红色假人转移到多功能担架,并平行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下降。
“楼层垮塌,楼梯间已经没有通道,楼顶有人员被困。”这是黔南州消防救援支队的任务单——楼层救援。
在两栋20米高的大楼之间,救援队已经利用无人机架起绳桥,迅速搭建空中救援系统。
“受困人员”通过绳桥搭建的空中通道,被平稳转移到对面大楼楼顶。
沟渠救援、深井大空间支撑救援、峡谷救援……各支队在多维度模拟的场景中展示救援绝技,亮出救援绝活。
“甲醇罐发生泄漏燃烧事故……”黔南州活动现场正在开展化工灭火救援实战演练。接到报警后,黔南消防立即调度重型化工灭火救援编队,出动举高喷射消防车、灭火机器人、消防水炮等车辆和装备前往处置。
演练现场,身穿防化服的消防救援人员正在对罐体进行有毒物质的检测,另一组队员喷水灭火阻止火势蔓延。黔南州针对化工产业布局、规模和灾害事故特点,成立了重型化工灭火救援编队,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鸣锣喊寨员在巡逻中发现火情,立即疏散群众并报警……黔东南州西江苗寨正在举行“百乡千村万户应急演练”活动。
演练设定现场有人员被浓烟困住,消防员通过2级拉梯登上2楼,在水枪掩护下,将被困人员固定在担架上,转移到安全地方。通过在现场架设炮台阵地、水枪阵地,一条条水龙同时发起攻势,很快大火被扑灭。
贵州先后举办“巅峰勇士”、地震救援、“瀑乡勇士”等重大灭火救援实战演练活动,打造了属于贵州消防的实战训演“金字”品牌。针对全灾种、大应急任务实际,举办了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50户以上集中连片村寨灭火救援演练,全面检验和提升了队伍攻坚打赢能力。5年来,贵州省消防救援队伍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职能定位、全灾种和大应急的职责使命,改训法、革战法,提振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勇气,苦练赴汤蹈火、救民危难的能力,本领更高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星
编辑 蒋孟娇
二审 何永利
三审 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