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及时采取措施,400多名员工都妥善安置好,车间两条窑炉也保住了,减少经济损失至少50万元。”7月28日,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古巷二村顶洋工业区积水已经退去,安彼卫浴公司内,企业董事长苏瑶广与员工正在检查厂内情况。
踏进企业的生产车间,可见不少卫浴产品的外包装被大水浸湿,受水浸的电脑梭式窑炉还在检修调试,工厂员工正抓紧清扫地面泥沙。
古巷镇古巷二村顶洋工业区内积水已退,企业正清理受浸纸箱。
潮州此次暴雨期间,古巷镇录得最大降水量364.8毫米。古巷镇是“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仅古巷二村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就有100多家卫生陶瓷及配套企业,4900多名常住人口和3000名外来务工人员。
“大水”之中,大量人员、生产设备、产品,如何“紧急救援”?古巷镇政企合力、邻里互助,正在接续上演。
“孤岛”内外,政企合力挽损失
“请大家注意安全,尽量往工厂高处避险!”26日22时55分,古巷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定鹏在古巷二村企业微信群用语音发出紧急通知,提醒企业来自上游的洪峰即将到达西山溪古巷段,下游水位不断上涨,并倒流进入古巷二村顶洋片区。
陈定鹏回忆称,当晚顶洋工业区四面被洪水包围,水位最深处接近2米,人员车辆均无法进出,几乎变成“孤岛”。
“我们企业地势相对周边还较高,但26日当晚,厂内积水水位还是涨到了1米多深,情况很危急。”苏瑶广说,为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企业把员工都安置在厂内的高楼层,由食堂保障三餐供应,并及时帮助企业周边有需要的群众到厂内避险。同时,他与厂内技术人员做好研判,尽最大努力保护机器设备。“看着水位越来越高,为了保障安全,我们在27日凌晨1点就自行切断了厂内的电源。”他说。
安彼卫浴工作人员查看受水浸的产品。
切断电源,对陶瓷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曾有多年卫浴陶瓷从业经验的陈定鹏十分清楚——陶瓷产品烧制过程中,一旦中断就会造成损耗,影响产品质量,而窑炉紧急断电,还会带来安全隐患。于是,他在26日下午就通知企业“窑炉在满水之前一定要关气、关电,所有人员撤离,防止引发爆炸事故”。
“陶瓷工业窑炉在运行过程中,内部温度高达1200多度,如果瞬间停电,且外壁还有积水,引起热胀冷缩,瞬间会蒸发大量气体导致窑炉被冲击裂开、变形和出现其他安全隐患。”陈定鹏解释说。
企业正在检修窑炉。
由于采取了科学的应对措施,安彼卫浴受水浸影响的电脑梭式窑得以安全停产,而另一条未受水浸的隧道窑因有UPS不间断电源的支撑,仍能保证产品生产。苏瑶广介绍,除了开展窑炉设备检修外,企业还积极组织人员开展积水淤泥的清除、电源设备的检查、电脑等办公用品的修复,产品的清洗和重新包装,目前企业已经恢复了70%的生产能力。
受水浸的企业车间内,产品外包装受水浸泡。
另一家卫浴陶瓷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半个小时,水就升了60厘米,达到1.1米高,实在防不胜防。”企业负责人陈先生说,他的梭式窑是半年前投了60多万元建成的,当时60多立方米的窑炉中正在烧制三四百个马桶,突如其来的水灾,让窑炉的门受气流冲击而崩开。而窑炉的另一头,准备进入窑炉的马桶坯体,被水浸后,已化为泥浆。
企业员工正在清扫车间。
企业员工清理车间内积水。
企业里,工人们忙于清理淤泥,转运受浸纸箱。“预计至少半个月后才能恢复生产。”陈先生尽力把损失补回来,再投入。
邻里互助,企盼“雨过天晴”
7月28日是81岁的古二村民陈振波一家寄宿邻居的第三天。“当时家里进水,没半个小时,水就突然漫到膝盖。”回忆起26日下午的场景,陈振波和老伴仍感到一阵后怕,家中全面受浸,水淹到床边,这对八旬夫妻一时无处可躲。
居民区积水已退。
紧急时刻,远亲不如近邻。当陈育民等村干部将陈振波从家中解救出来后,邻居陈晓芳第一时间招呼他们来家中暂住。“门口巷道像大溪一样,很担心他们的安危。”尽管水也漫到门槛,但陈晓芳家地势高,且建有三层楼,遮风挡雨更安全。这几天,陈振波一家就暂住这里,村委会也为他们送来两床被子。
古巷二村“两委”干部将大米送至受水浸村民家中,地上是居民在“试图”风干受水浸的大米。
28日早,屋内水已退去。陈振波回到家中,看着被浸湿的3袋大米,十分心疼。他把60斤米均匀地洒在地板上,试图用风扇吹干,挽回“损失”。“浸泡过的米没用啦,不能吃的!”陈定鹏与村干部进行灾后巡查时,看到此情况,马上联系古二村福利会。不到5分钟,一袋50斤大米送到。
邻里互助。
“雨势来得急、情况险,更体现了‘金厝边,银亲戚’。”陈定鹏说,古二村大巷、怀德里、院后等区域地势低洼,村干部在救出多人的同时,鼓励涉险户就近投亲靠友,也可到村委会安置点休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暴雨期间,在村委会的号召下,企业和周边群众积极开展自救、互救。
群众自发开铲车来回运送受困人员。
27日凌晨,上百人在省道S233古二顶洋新路口段受困,一群众自发开铲车来回运送受水困人员至水浅路段;26日夜,有一个低平房的工厂水浸,相邻企业用楼梯搭起“桥梁”,安全转移受困人员……
村民在家门前晾晒床板。
走在古二村,仍可见被水淹过的痕迹,工业园、马路上、巷道间、老厝区……不少人正在清淤。趁着雨停,村民郭舜娟把床板、抽屉、被单都拿出来晾。“生活还要继续,盼望早点雨过天晴!”
【文/图】南方+记者 许钰敏 纪金娜
【作者】 许钰敏;纪金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