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哈马斯发布官方声明称,该组织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其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住所内遭以色列空袭身亡。
哈马斯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地区性军事组织,其领导人被暗杀,引发广泛的关注。
那么,哈尼亚被暗杀到底反映出哪些问题呢?
首先,让伊朗颜面扫地。加沙地带发生冲突以后,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到伊朗避难是对伊朗的信任,但发生了这样的事,说明伊朗对哈尼亚的安保措施十分不到位,存在很多明显漏洞。
这不禁让人怀疑伊朗的安保能力和军事实力,之前伊朗经常鼓吹要对以色列实施军事行动,甚至要对美国发动军事打击,但实际情况是连一个重要人物的人身安全都保护不了。
今年5月份时,伊朗总统莱希乘坐直升机失事,虽然伊朗官方认为是天气原因造成的,但这个结论是否准确,现在看来还是值得商榷的,毕竟以色列、美国对伊朗的渗透太厉害了,莱希有没有被谋杀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哈尼亚被暗杀后,伊朗新当选总统佩泽什基扬马上表示,德黑兰将为杀害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政治局局长伊斯梅尔·哈尼亚的“占领恐怖分子”感到后悔。
也不知道,现在的伊朗能采取什么样的报复行动让以色列后悔,如何能挽回伊朗政府的一些颜面。
其次,让人怀疑伊朗的防空能力。简单地讲,防空能力包括预警能力与火力打击能力。哈马斯官方公布哈尼亚的死因是,其住所遭以色列空袭。当前还不清楚以色列采取的空袭方式,是有人机、无人机、导弹、还是精确制导炸弹没有说。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说明伊朗的预警体系存在漏洞,探测目标不及时,同时火力打击系统也有没有跟上,让空袭成为现实。
另外,想说的是,此次空袭发生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通常来讲,一国首都一定是该国军队防空反导的最重要区域,但伊朗的首都防空就这么被轻易突破了。
第三,说明暗杀行动到现在为止,还是消灭敌对国家或组织领导人的重要选项之一。战后在联合国的大力倡导之下,暗杀手段已经被很多国家所放弃,甚至很多国家将暗杀等同于恐怖行动,为国际社会所为不齿。但遗憾的是,像以色列这样的国家却依然在使用,以色列摩萨德就是典型代表。
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被暗杀后,我外交部马上表明态度,中方坚决反对并谴责暗杀行为,一贯主张通过谈判对话解决地区争端。这说明我国一方面在谴责以色列;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认可通过暗杀方式解决冲突。
最后,可以预计,巴以冲突将会延续更长的时间。针对伊斯梅尔·哈尼亚被暗杀,哈马斯驻阿尔及利亚代表尤塞夫∙哈姆丹对外表示,暗杀行动不会影响该组织领导层的政策,哈马斯运动将报复以色列,以牙还牙。另外,从以色列总理近期访问美国的表现来看,以方也没有想与哈马斯和谈的意愿。既然战争双方都没有和谈的想法,即便国际社会再努力劝和,效果也不会好,冲突延续在所难免。
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被暗杀虽然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它血淋淋地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该事件的发生,对激化冲突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让混乱的中东地区变得更加不堪,加沙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还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