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遵义会址消防救援站迎来了近两年来助学的大学生“归队回家”,参加该站举行的“种子计划”——常回家看看座谈交流会。会上“种子们”真诚交流着这些年志愿心得、感受、收获。他们还一并参加了消防站“一队一站一课堂一基金”志愿服务活动。
“种子们”在炙热阳光下是挺膺担当的青春模样
“去跟一些‘陌生人’发消防安全宣传资料,这个体验用光了我的勇气。刚开始我是跟在消防员哥哥身后的小跟屁虫,后来在他们‘体验一下、锻炼一下,加油’,不停地鼓励和安抚下,我开始独自行动;宣传册发到一个小卖部的阿姨和叔叔的时候,他们认真听我讲,一直向我说谢谢。在我们走的时候,叔叔还特别热情让我拿水喝,我就觉得这个活动并不只有完成任务,更是提升自己的机会,最主要的还是我觉得那个时候的我超帅的!”小杨同学在参与会址卫士消防志愿服务队前往红花岗社区开展敲门入户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后,他写给消防站的信是这么说。他还说,参加志愿活动以来,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每一个人都不惧高温和炙热,因为内心充盈、笑容很甜。
“我想,这就是甘于奉献、积聚力量、驰而不息、奋斗不止的青春模样吧”小杨同志在信中如是感慨。
“种子们”投身火热实践、笃行不怠的青春模样
7月28日,小刘参加完设置在遵义会议会址景区内的红星便民服务站活动后,一脸自豪地说:“要是不回家看看,我都不知道消防员哥哥们还有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为什么会有人看到消防这两个字就会无比信任的请求帮助?今天我算是明白了,大到各类灾害事故救援,小到取钥匙、抓猫狗,只要有问题困难,火焰蓝都在各种‘被需要’。”
“在红星便民服务站时候,游客会需要指路向导、会询问遵义会议历史、会需要手机充电、会需要饮用水,会需要防中暑的药品,而这些我们竟然都准备了,我感觉我今天就是百宝箱无所不能!”每当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所需要的时候,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受到夸奖的时候,会址消防救援站的青年指战员们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十余年来夏送清凉冬送暖,累计提供直接饮用水15000余桶、帮助受伤困难群众3万余人,提供指路向导、寻人寻物、简易医疗等各项服务30万人次,已然成为会址纪念馆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种子们”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青春模样
“感谢遇见,感谢你们的帮助。不啻微芒,造炬成阳。一点点的光亮汇聚起来,如太阳般温暖明亮,照亮我前行的路,来日方长,希望能同你们一起,在自己的领域发光,为世界创造出一份美好!”在座谈会上,小徐回忆着去年与会址消防微基金相遇画面发出感慨。
“生命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没有永恒的黑夜,只有未到的黎明。我的生命裂缝也是涌进一群偶然的光,毕竟光是温暖的、无私存在于生活里。最后也希望我能成为一些新生代小草的光吧!”小杨动情诉说着。
十余年如一日,聚沙成塔。成立于2013年的会址消防微基金累计捐款8万余元,捐物2000余件,资助贫困学生50余人,帮助辖区孤寡老人200余人次。在和煦春风中、在烈日骄阳下、秋风萧瑟里、寒冬腊月时,会址消防微基金仍然在将点滴爱心汇聚成暖阳。
逐光而行,向阳而生。会址消防救援站的青年指战员与大学生“种子们”作约定,要以热烈赤诚跃入人海,去扎根、去深耕、去经历风雨、去野蛮生长,一同绽放在祖国大地,让你、我、他以及世间环环相扣,更加美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锦群
编辑 何美
二审 谢国欢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