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事故、高空抛物砸伤行人、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这些事故的发生会影响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引发老百姓担忧。对此,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电信”)打造多款黑科技,做到事前防控、事中实时监督、事后有依据处理,守护老百姓安全。
建设平安慧眼
扩大治安防控
四川省成都市眉山天府新区建设初期,社会治安情况复杂,防控体系不完善。为此,四川电信在新区所辖7个镇(街道)、79个社区(村)的布点新建1860个普通监控点位和240个AI监控点位,并建设“平安新区慧眼工程”智慧管控平台(基层治理平台),整合已有雪亮工程582个点位和电信现有社会资源2118路点位,形成新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平台。
图为“平安新区慧眼工程”智慧管控平台
新区政法委群众接待中心副主任李攀表示,“很多时候一个案件涉及多个部门,平台信息可分级分类共享至市综治中心、新区综治中心、公安分局、相关部门、各街道(镇)和社区(村)综治中心,案件共享,方便治安防控。”
“四川电信还为我们街道(镇)、社区(村)常职干部开通手机APP,便于实时巡查,做好巡逻防控工作。”李攀说。
在北斗镇北金路口,一电瓶车与摩托车相撞,造成严重的伤情。当事人立即拨打了110及120,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勘察现场及取证,随后救护车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救治。民警疏通现场后,立即到北斗镇矛盾调解中心监控室通过慧眼工程查看了事发当时的起因经过结果,判定了该交通事故的责任。
随着“慧眼工程”监控点位的普及,不仅充分发挥了治安防控、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作用,还有效降低了新区治安案件发案率,提高了破案效率,同时也提升了新区基层治理能力。
四川电信还为慧眼工程日常维护提供有力的保障,一般性故障48小时内维护上线,并在新区政法委安排了1名长驻维护人员,在7个镇(街道)各安排了2名维护人员,确保了平均在线率在99%以上,故障率控制在1%以内。
运用慧眼+AI
为居民生活拉起防护网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普及方便了居民的短距离出行,同时,也成为外卖、外送等服务行业首选的交通工具。然而,“进楼入户”“人车同屋”等现象在各类小区中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消防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同比增长17.4%。
针对小区基础设施差、物业管理缺位、群众防灾意识弱等安全管理问题,四川电信积极协助消防部门开展消防智能化革新,通过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创新打造“电动车管理AI监控系统”,运用AI算法的场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共同构筑消防安全“AI”防线。
“一旦有电瓶车进入楼道就会触发远程报警,大幅降低了我们的人力投入,还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这套系统应用后,再也没有了电瓶车的隐患烦恼。”位于攀枝花市的五十一阳光社区周凯表示。
通过“电动车管理AI监控系统”,一旦有业主推电瓶车进电梯,AI监控系统就会识别并联动反应:摄像头现场会发出“请注意文明乘梯,严禁电瓶车进入”的劝导音,同时梯控设备送信号给电梯,让电梯不关门,不上行,直到电瓶车退出电梯为止。
与此同时,物业的值班人员会收到平台发送的告警短信,短信里面会明确是哪个摄像头产生的告警,方便物业快速定位,快速处置。
电瓶车充电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充电时间越长,充电器外壳温度就会越高,非常容易引发火灾。在监测、预防电瓶车棚起火方面,AI监控快速识别火焰并抽烟检测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旦有电瓶车棚出现起火的情况,AI摄像头系统能快速准确地监测火情并自动启动喷淋系统,有效应对火灾风险,保障棚内车辆和设施的安全。同时,系统会自动向物业值班人员发送告警短信,方便物业快速定位,及时进行灭火处置。
事前预防、事中告警、事后追溯。借助数字化能力,四川电信为川内众多社区场景提供紧急事件的“全面感知、及时预警、精细研判、精细干预”,给居民安全生活拉起了一张防护网。
打造“AI交通警”
加强交通安全
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四川电信建立AI专家团队,以泸州市为示范点,联合泸州公安大胆实践、探路破局,融入“科技赋能、智慧管理”新理念,整合云计算平台、大数据资源,研发“农村电子劝导员”道安守护系统。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涵盖“感知源建设”“视频AI巡逻”“实时语言预警”“大数据碰撞反馈”以及“线下落地管理”等元素。特别是针对感知源端口,加载了未戴头盔识别、超载识别、人员检测等算法,支撑道路交通安全的场景智能识别,为农村道路显性交通违法戴上了“紧箍咒”。
图为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应用平台
此外,四川电信建立三屏一体(大屏、PC、移动端 )支撑模式,整合物联网、视联网、AI技术,借助视频、AI监控、语音联动能力,实现一杆五员(劝导、监督、放哨、执法、宣传)功能,打造电子劝导员治理新模式。
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丹林梨花村,村民张某骑车带着亲戚,来查看作物长势。突然,村口稻田旁道路上一根近3米高的“白杆杆”上,响起了村长的声音:“驾驶摩托车,记得戴头盔哦!”
图为“电子劝导员”
说起这“白杆杆”,丹林梨花村村支书范才洪解释道,“这是我们的‘电子劝导员’,专管我们的乡村路。它就如一位‘AI交通警’,村上的交通安全管理,它可起了大作用”。
“电子劝导员”可24小时全天候在岗执勤,通过AI技术自动识别记录违法行为,线上线下联动,基本实现路面显性交通违法预警全覆盖,并开发区域研判、隐患排治、宣传教育、道安考核等模块,配套建立区域三轮车自编号、违法闭环查处等基础工作机制,为风险评估、违法查处和村规民约应用等方面提供了鲜活的数据源头。
“‘农村电子劝导员’全覆盖后,我们还将把其运用到其他场景,延伸‘农村电子劝导员’的功能触点。”泸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支队长向阳说。在他看来,“技术+机制+大数据”的综合保障,促成了“农村电子劝导员”道安守护系统的不断完善,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水平提升带来了更大保障,更是以“公安+AI+部门联动”力量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层治理新格局。
目前,泸州市已部署超过3000个“电子劝导员”,精准劝导农村群众超80万人、处罚1000余人,农村地区两、三轮车显性违法由原来的50%左右下降到20%以下,相关事故也得到大幅压降。
“电子劝导员”是四川电信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驾护航创新实践的一小步。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状况将持续改善,四川电信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更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图片来源:张苏慧/摄;四川电信供图
END
0
向“通信信息报”投稿,请致信:txxxb2001@163.com,
稿件一经刊发,将根据文章质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议、新闻线索,
欢迎于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336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