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申子仲 章衡
河北石家庄、内蒙古包头相继爆出的民宿和酒店偷拍事件,引发公众最关心的问题——究竟谁来保障住客安全?
采访中,业内声音表示经营者应该增强自查自检,保障住客的安全。而受访经营者则认为,相关的安全保障,还是得依靠公安机关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
经营者说:偶发个例不应影响整个行业
按照网传知情人的爆料,不法分子偷录的视频,通常会在某些境内外网络平台传播。
还有声音称,酒店民宿从业者容易被偷拍牟利者“渗透”,从而成为黑色偷拍产业链条上的重要参一环,且分成颇丰。合作偷拍作为民宿业主的副业,创收甚至超过了主业收入。
那么,经营者怎么看待这种说法?最近两起热点事件对行业有何影响?
“目前看来还是有影响的,但也不能说这纯粹就是石家庄事件带来的。”河南郑州的徐先生在荥阳经营有一家民宿,9月30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坦言假期的房间预定订单并不尽如人意,“生意一般,我也就没多操心,现在的主要精力是看股票。”
徐先生有些情绪激动,“网上一些说法太耸人听闻了。再说这种事又不是只发生在民宿,星级酒店、澡堂子甚至公共厕所里也有啊。”徐先生说自己从业民宿7年时间,其间从未有过所谓的‘不法分子’找自己谈偷拍合作,“我们拎得清,不会放着正经生意不做。我相信绝大多数同行,也是这想法。”
三年前转行做商品贸易的郑州市民车女士,之前从事过多年民宿经营。
她认为石家庄民宿、包头酒店事件只是偶发个例,且当地公安机关的处理也无不妥。
业内发声:经营者们不敢如此冒险
河南省民宿等级评定复核专家、省民宿协会副会长黄先生认为,眼下网上充斥着对民宿业主群体的不信任,而“其中各种怀疑多是主观臆测,并没有证据支撑。”“说白了,这是社会公信力缺失背景下,人们对不良现象的一种负面情绪价值宣泄。”
黄副会长说,他们近期还就此专门召开了理事会,“本来我们打算针对所谓知情人揭黑幕的言论,做一个严正声明以正视听。但磋商之后,想想还是算了。”
“民宿业主根本不可能参与什么黑色产业链,”黄副会长说,民宿的投资成本巨大,中小规模少则三五百万,品牌民宿高达上千万,规模化民宿投资更是上亿。而网传的暗藏摄像头制黄传黄生意,是不折不扣的刑事犯罪。扎了大本的民宿业主,绝不可能涉险其中,这样经营等同自毁前途。
黄福会长认为,网上说法有些夸张,称一个摄像头的“年产值’就有3000多块,甚至还说一天利润就上万元。更有甚者,说民宿业主在毛胚房装修的时候,就事先预埋好了偷拍设备。
“这是信口开河。旅店业是特殊行业,必须在公安部门备案,事先就预埋摄像头,然后卖视频、搞直播,毫不顾忌科技产品的迭代升级,这等于业主自己给自己固定犯罪证据。经营者们不至于这么冒险。”
探讨思考:如何保护住客安全?
两起热点事件引发公众最关心的话题——到底谁该承担主要责任?
“我花钱住宿,不可能还得随身携带什么检测仪吧?这不现实。”采访时,消费者张先生说出不少住客的心声,“这个现象得不到遏制或明确责任主体,以后住酒店总感觉不放心。”
“让民宿和酒店经营方承担摄像头偷拍的主要责任,我们认为非常不公。”河南省民宿协会理事郭先生针对当下的广泛看法,表明了态度。
他说一家民宿假如有4个套间,就会有上百个插座,还不包括天花板烟感器、空调管线格栅、路由器、台灯、墙壁缝隙等等可藏之处。如果一客一拆,逢住必查,工作量和成本非常高。
郭先生称,安装者以客人的身份入住,至少有12个小时的全封闭操作时间,“业主能考虑到的风险,人家肯定也想到了。你能防偷拍,他就能开发防检测。有的摄像头自带芯片,能在无WiFi情况下运行,有的自带人体感应、自带夜视,有的一次充电能用60天……真让经营者自查自检,专业技术根本赶不上趟。”
一种声音:加大打击力度、处罚力度
对于有律师提到的加大WiFi密码更换频次的提议,河南省民宿等级评定复核专家、省民宿协会副会长黄先生表示可以接受,“我们民宿密码一般是一两个月一换,今后我们会改成半个月一换,尽量不让人钻空子。其实这些措施说白了还是比较被动的。”
黄先生拿出一张带有数字的小纸片,称郑州惠济警方去年就曾组织酒店推广粘贴插座易碎贴,效果很好,“这种纸片贴在插座边缘,一旦有损毁,就说明有人动过手脚,我们会及时检查。”
他表示,“事实上,公安机关和我们酒店民宿业主也一直在努力,想方设法探索防范偷拍设备进店。”
黄副会长还说,要遏制酒店民宿发生类似事件,业主承担一定责任是必须的,主动引进检测设备也是必要的,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他认为,民宿酒店偷拍视频的市场走向,主要是网络传播,希望警方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处罚力度,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加重法定刑责。“就像电影《第二十条》里的那句台词,‘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