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日晚间,伊朗在没有事先通知美国的情况下,就对以色列全境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伊朗此次发射的导弹数量,要比今年4月份发射导弹的数量高一倍,但毁伤结果却似乎与其袭击规模“不成正比”。难道,伊朗此次的空袭行动,还是与上次那样在虚张声势?
而就在伊朗“不宣而战”对以色列倾泻超过200枚导弹之后,以军在黎以边境的军事行动仍在持续。由此可见,伊朗此次的大规模空袭,似乎并未伤及以色列的筋骨,且很快就歇火了。据《新京报》报道,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2日凌晨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伊朗军事行动已结束,如果以军决定采取进一步报复行动,伊朗的反应将会更加“猛烈和有力”。
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伊朗此次针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击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逼到墙角后,做出的一种无奈选择。而将伊朗逼到墙角的,不只是以色列对伊朗下属武装组织领导人肆无忌惮的猎杀行动,同时还有伊朗国内老百姓。由于他们咽不下这口恶气,因此通过举行示威集会向伊朗政府施压,迫使他们无论如何也必须对以色列进行报复。
另外,伊朗无法保护属下武装组织领导人不被以军接连“斩首”也就算了,该国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也因为担忧遭到“斩首”,不得不找个更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并加强对他的保护。在这样的情况下,伊朗如果再不动手,不只是今后在中东的阿拉伯世界中恐难以立足,还将会因为属下武装组织被以色列摧毁而变得孤立无援。另外,伊朗国内民众愤怒的情绪如果无法得到缓解,将有可能对佩泽希齐扬的总统地位构成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政府就算是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必须出手教训一下以色列。当然,伊朗之所以在哈马斯最高领导人在德黑兰遇刺后,一直迟迟不敢动手报复以色列,就是担心这一击,美国可能会下场帮助以色列进攻伊朗,届时事态就不好收拾了。不过,事情都到这份上了,伊朗的决策者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冒险对以色列实施导弹打击。
不过,现在看来,德黑兰方面之前的担忧似乎有点多余,因为从美国在事后做出的反应来看,相关人士分析认为,“美国并没有对伊朗开战的迹象”。相反,美国虽说在中东部署重兵,美其名曰“阻止伊朗对以色列动武”。另外,包括防长奥斯汀在内的很多美国政要,在事发之前也不止一次向伊朗发出威胁,胆敢对以色列发动军事报复,将会承受“沉重的代价”。
不过,事态的发展可能让以色列大失所望,因为在中东的美军接到总统的命令是“帮助以色列拦截来自伊朗的导弹”,而不是“向伊朗发射巡航导弹替以色列报仇”。因此,在以色列遭受大规模空袭之后,美国对伊朗的反应却令外界有点大跌眼镜。据财联社报道,伊朗袭击以色列之后,“将面临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制裁后果”。然后,没了。
由此可见,不只是伊朗不希望中东局势进一步升级,美国本身也不想看到这种局面。原因很简单,美国支持以色列也有自己的红线,那就是怎么干都行,就是不能被卷入这场冲突漩涡中。毕竟,美国还希望留着更多的军事资源对抗中俄呢,把资源在这里耗尽了,今后拿什么对付中俄?
弄不好,美国还打心眼希望伊朗搞以色列一下,至少要让内塔尼亚胡这个“惹祸精”今后消停点,别老给美国惹麻烦。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以色列想要对伊朗的袭击举措做出反应,美国也可能会给他们戴上“紧箍咒”:点到为止意思意思一下就行了,不要再给美国招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