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南都记者从广州市卫健委获悉,2023年广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69%,较2022年提高了4.2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定上升态势。
数据显示,广州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以35-44岁年龄段最高,45岁以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渐降低。居民的学历越高,其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公务员、医务人员和教师等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而农民和工人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南都记者发现,在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中,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是安全与急救素养,高达71.91%,最低的是基本医疗素养(32.44%)。在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上,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最高,达55.63%,基本技能素养相对比较欠缺,为35.09%。
据介绍,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与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发现和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和措施,是健康广州行动的重要内容。
广州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抓实三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健康广州行动。以健康广州建设为契机,加强跨部门协作,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落实。
二是持续深化健康知识传播。全面落实《广州市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实施意见》,整合全市健康科普资源,充分发挥健康科普专家的作用,强化基层健康科普服务。
三是持续加强健康细胞培育。以创建健康细胞为抓手,加大健康场所建设力度,及时总结素养提升的策略、方法、经验和技术,着力补短板,把卫生与健康资源更多引向农村、中老年和文化程度较低等地区和人群。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穗卫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