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由保卫处、学主生处办,各“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办的“提高网络安全与反诈意识,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专题讲座在吕志和礼堂顺利举行,吸引了来自各二级学院的800余名师生参加。
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在反诈宣传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反诈防骗宣讲专家—王刚老师。他曾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侦察与反恐怖学院教师,退休后依然自觉践行普法反诈反欺凌一线;作为参与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役军人,曾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并荣立战功;如今,他不仅担任辽宁省内保协会特聘专家,还身兼沈阳市雷锋精神研究会、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宣讲团团长,沈阳市公安局反诈反恐特聘宣讲专家等职务,在反诈与网络安全、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等领域深耕多年,经验极为丰富。
讲座伊始,王刚老师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切入点,指出诈骗行为与个人智商、学历并无直接关联,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诈骗分子的潜在目标。随后,他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战经验,深入剖析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他指出,诈骗分子常常巧妙利用 “诱之以利”“胁之以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人性弱点,精心编织骗局。
针对这些手段,王刚老师总结出简明扼要的“四不要”防范措施,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在场师生:切勿贪图蝇头小利、不可心存侥幸、莫做一夜暴富的美梦、避免盲目消费,要始终秉持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价值观。当谈及在校大学生遭遇诈骗或卷入诈骗活动的现象时,王刚老师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结合一系列真实且发人深省的案例,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明晰奋斗方向,叮嘱同学们要切实承担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讲座后半程,话题转向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与传承爱国主义基因的重要议题。王刚老师着重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之魂。他旁征博引,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展开了深入的阐释,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网络安全与反诈知识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课。通过学习,师生们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与反诈工作并非仅仅是个人事务,而是全社会共同肩负的责任。在信息高速流通的当下,每个人都既是潜在的诈骗受害者,也应当成为防范网络诈骗的积极传播者。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牢记讲座所学知识,时刻保持警惕,主动向身边人传播反诈知识,同时深入思考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如王刚老师所言:“正三观,防诈骗”,唯有从思想根源上提升防范意识,才能真正筑牢数字时代的安全防线,守护好个人与集体的财产安全,为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