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梁市北川河西路特勤站的训练场上,站长助理宁志成的身影与往日一样忙碌。这位41岁的消防员,入伍23年来参与了一千三百多起灭火战斗、六百多起抢险救援,营救二百二十余名被困群众。他的双手布满老茧,脸庞刻着风霜,但提及这份职业,他依然坚定:“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想为守护百姓做点事。”
时间倒回2003年3月,宁志成作为新兵第一次出警。滨河北路一处工地的塔吊着火,水枪够不到高处火点,班长爬上消防车顶,一声“出水”令下,车载水炮精准扑灭火势。“那一幕太震撼了,我告诉自己,要成为班长那样的人。”这粒信念的种子,支撑他在基层一扎就是23年。
2005年,体能过硬的宁志成当上班长。在一次地下室火灾扑救中,他带队深入火场侦查,发现是遗留鞭炮引燃木材堆垛。他和战友抱着水枪直抵火点,明火扑灭后,浓烟瞬间吞噬了整个空间。没有空呼面罩的他被困在黑暗中,“心跳快得吓人,但必须冷静”。他屏住呼吸,摸着水带、贴着墙壁匍匐爬行,最终冲出浓烟。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对消防员的危险与责任有了更深地理解:“每一个指令、每一步操作,都关乎生死。”
火场外的宁志成,对家人藏着难以言说的愧疚。2010年结婚后,妻子独自扛起家庭重担:女儿出生时,她挺着大肚子自己打车去医院;儿子出生时,他因执勤未能陪伴。“我欠他们的,这辈子都补不上。”宁志成的眼眶有些发红。
作为家中独子,他对山东老家的父母同样满怀歉意。2021年暑期回乡探亲时,他才得知父亲前些时日遭遇严重车祸,头部腿部受伤住院,全靠姐妹照料。父母怕影响他工作,硬生生瞒下了消息。看着父亲蹒跚的背影,这个火场里从不退缩的汉子泪流满面:“忠孝难两全,可心里疼啊……”
二十三年,八千多个日夜,宁志成的战斗服被火舌灼烤过,被钢筋刮破过,却始终未改底色。问及坚持的动力,他望向训练场上飘扬的党旗:“家里人不埋怨我,组织上信任我,再难也得对得起这身衣服。”
“五一”劳动节前夕,这位老消防员依然24小时备勤。警铃响起时,他再次冲向消防车的背影,恰如23年前那个仰望塔吊的新兵——平凡,却带着守护万家灯火的光。(记者 韩笑)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