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加,传染病传播风险也相应上升。天津市疾控中心专家提示市民,假期前往旅游景点、交通站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同时,出行期间要预防蚊、蜱叮咬,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
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师吴彤宇介绍,蜱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常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我国大部分地区4月至9月为蜱活跃期,人被蜱叮咬的风险显著增加;另外,人们假期出游还需预防蚊子叮咬,避免感染登革热、疟疾等疾病。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尽量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前往林地、草地等蚊虫密集的地区,还应尽量选择浅色系的衣物;衣物材质最好选择质地较为紧密的棉质、涤纶等,表面最好光滑一些,让蚊虫不容易附着;户外活动时远离茂密的草丛、潮湿的沟渠等蚊虫栖息地,并尽量避免在黎明、黄昏等蚊虫活动高峰期出行;携带、使用成分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通过挥发在皮肤周围形成屏障,一般来说驱蚊液能提供数小时的防护;住宿尽量选择有良好防蚊设施的房间,入住后检查纱窗和纱门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没有缝隙让蚊虫进入室内。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高璐介绍,“五一”假期,市民前往旅游景点、交通站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需注意:首先是做好健康监测,出行前若出现发热、持续咳嗽或腹泻等症状建议取消或推迟出行,途中发现异常或紧急情况可向景区景点、交通站场的服务台或志愿者说明情况寻求帮助、告知飞机或高铁乘务人员必要时调整座位、优先选择附近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近就医,返程后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等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其次是做好个人防护,可根据需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公共设施后避免触摸口鼻眼,还可以准备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清洁手部。(记者 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