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犹如三盏明灯,为社会发展注入温暖力量,而这三种精神的内核在于对生命的守护与尊重。应急救护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社会安全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当突发事故或危急重症发生时,专业的应急救护能将心脏骤停抢救的“黄金4分钟”转化为生命希望。
5月4日上午11点,城郊线华南城东站的一列进站列车上,一名约30岁的男性乘客突然晕倒。接到通知后,值班站长李昊迅速到达站台,与安全员班长张骏一同将其转移至站台通风处。李昊安排安全员摆放屏风隔离现场,同时提醒站务员杨家豪携医药箱和AED到达现场,并通知值班员拨打120。通过检查,李昊初步判断乘客出现呼吸停止的征兆,立即对乘客开展心肺复苏,但收效甚微。他果断决定使用AED对乘客进行除颤,同时持续对乘客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从地铁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爱心接力棒。待医护人员将乘客带离车站后,地铁工作人员仍持续关注着乘客安危。5月8日,他们从医院得知,乘客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为保障郑州市民生命和健康安全,2021年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滴滴公益基金会,联合河南省红十字会及交通运输相关部门,在郑州地铁开展红十字“救”在身边——“应急救护一体机建设”公益项目。在该项目的支持下,河南省红十字会培训中心已为郑州地铁现有所有出入站点配备AED应急救护一体机和4所“红十字应急救护学习e站”,为站务人员开展应急救护培训6000余人次,定期在地铁站内对过往群众开展宣传和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持续完善“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公共安全生态,急救防线辐射得越来越广。
这是郑州地铁第8次使用“应急救护一体机”救人。自2022年开始,河南省红十字会已为郑州地铁安装454台应急救护一体机,2025年再次捐赠164台,郑州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轨道交通应急救护一体机动态全覆盖的城市。(通讯员 王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