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5月12日,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科普专家邹文卫在会上介绍,居住在高层建筑的人,在地震发生时想要跑出来可能性极低。而我国高层建筑都有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要求,一般在地震中完全倒塌的可能性比较低,要想在室内科学有效避险,需遵循“伏地、遮挡、手抓牢”的七字诀。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科普专家邹文卫演示避震模型。图片来源:应急管理部
邹文卫具体介绍,“伏地”就是在遇到地震时,尽量采用蹲伏或者跪伏的姿态,降低重心、稳定自己。“遮挡”即尽量躲到身旁坚固的物体下面,比如桌子,桌子的桌面是一个遮挡物,可以避免上面坠落物的伤害。如果旁边没有固定物,就要用双手或者随手可得的一些物件,比如沙发软垫子之类的保护住头颈部位,避免被坠落物击打。“手抓牢”是因为在震动很强烈的时候,如果不抓牢桌子有可能被甩出桌外或者遮挡物之外,更容易受到伤害。
对于躲在卫生间的说法是否正确,邹文卫表示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房屋的建造年代和结构都不一样。他建议躲在承重墙墙角,尽量避开电器、悬挂物、玻璃、窗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