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黄红立 通讯员 黄先锋
“履行监管职责不力,导致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造成单位损失,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受到政务警告处分……”近日,在栾川县卫生健康系统党员干部大会上,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例。与会党员干部围绕这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展开深入讨论,认真剖析“案中人”蜕变的深层次原因。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洛阳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医保基金管理使用中的薄弱环节,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改善就医体验,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洛阳市西工区纪委监委紧盯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涉及的重点对象和重点问题,深入零售药店、医疗机构、行业部门开展专项监督,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系统治理,强化制度监管。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街道卫生院走访了解相关情况。(袁浩然 摄)
协同联动 守护医保基金安全
“医疗医药行业专业性强、情况复杂,专项监督任务艰巨,必须统筹力量,综合发力。”洛阳市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整合系统内外监督力量,联合卫生健康、医保、公安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线索互移、联查联办”工作机制,形成“查、管、办”链式整治模式,提升监督质效。
栾川县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方式,采取“专责+专业”监督模式,联合县审计部门重点核查职能部门医保基金使用和监督管理情况;协同公安机关运用大数据技术比对交通事故信息,严查第三方骗保套保行为;调阅近两年医保基金行政处罚卷宗,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系列举措,共推动整改问题38个,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4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
嵩县纪委监委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案督办机制,重点查处侵害医保基金安全和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已查处问题线索25个,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个。洛龙区纪委监委充分运用大数据比对、实地走访等方式,深挖定点医疗机构违规套取基金问题线索,严厉打击虚构就医、冒名顶替等违纪违法问题,持续保持惩治医保骗保高压态势。
靶向发力 破解群众用药难题
“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平价药,再也不用往城里跑了,一年能省不少钱。”近日,面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偃师区顾县镇李湾村村民李大伯高兴地说。
偃师区纪委监委在开展专项整治时发现,受点多、线长、配送成本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村集体卫生室配备的集采药品种类少、价格偏高,群众购买集采药品相对不方便。该区纪委监委督促医保、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对集采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出台基层集采药品推荐目录,开通线上采购App,实现“当日下单、次日送达”。
聚焦医保基金监管、医保业务“网上办”“集采药品进基层”等群众关注的问题,洛阳市医疗保障局党组和市纪委监委驻人社局纪检监察组开展“组组”会商,共同梳理问题,有效贯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健全完善医保领域管理制度28项,推动全市200家乡镇卫生院、3067个村卫生室实现集采药品全覆盖。
孟津区纪委监委督导区医疗保障局采取多个医药平台并行模式,扩大采购选择范围,使定点村卫生所(室)、定点零售药店可以择优选择、自行采购,不断提高医药配送公司服务水平。
涧西区纪委监委聚焦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督促医保部门探索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联通和监管联动机制,将药品集采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医保信用体系考核,对集采药品报量、采购、使用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监督,持续推动药品集采工作降本增效,确保惠民政策落实不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