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空军交火中,巴基斯坦声称其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战斗机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机,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就此在《南华早报》发表评论文章,从国防工业的里程碑、国际军火市场的机遇、解放军战略信心的提升,以及核武库扩充的必要性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一事件的战略意义。文章指出,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中国武器系统的实战能力,也为中国在全球军事与地缘政治格局中赢得更大影响力提供了契机。
北京对话与观察者网翻译发布中文,以飨读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波,翻译/ 王凡非】
这是中国的又一个“DeepSeek时刻”。到现在,全世界都已听说巴基斯坦空军如何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战斗机发射中国制造的PL-15导弹,击落了印度装备的最先进作战飞机——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
中国能从中汲取哪些启示?首先,这是中国国防工业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中国最先进的武器第一次真正有机会证明其可靠性和致命威力。中国已有四十多年未卷入战争。发展是和平的最大红利,中国在自力更生与创新方面的漫长积累终于开花结果。
1991年的海湾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记警钟,美国主导的联军对伊拉克的进攻让中国看清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也让解放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曾经深受苏联体系影响的中国国防工业,如今已能自主研发高科技的尖端武器。
据报道,中国在研发和测试轨道轰炸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该系统使用低地球轨道上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来打击目标。中国不是拥有一款,而是两款第六代隐形战斗机,这是由两家不同中国公司研发的先进型号。
空战尽管发生在巴基斯坦与印度武装部队之间,但它也是中国与西方武器系统之间首次交锋的开端。
诚然,歼-10战斗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胜过法国阵风。两者均为4.5代战机,空战也是雷达系统与导弹制导的较量。但歼-10甚至不是中国空军中最先进的战机——例如,还有第五代战机歼-20,同样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报道称其年产量高达100架。
巴基斯坦空军歼-10CE战机
其次,经巴基斯坦实战展示后,未来国际军火市场将由美国和中国两大供应商主导。美国在2020至2024年间占据43%的市场份额,未来几十年仍将是最大出口国,部分原因是盟友及某些伙伴会基于政治考量而购买美国武器。
中国在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排名中位列第四,占全球武器出口的5.9%,落后于美国、法国和俄罗斯,过去主要出口坦克、火炮和小型武器等低端产品。近三分之二的中国武器出口流向巴基斯坦。但此次史无前例的“广告”后,中国各类精良、高性价比的武器将广受欢迎。
中国可能吸引中东和北非的买家,如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拉克和苏丹,这些国家通常无法获取最尖端的西方技术。中国还可能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开拓市场。
正如俄乌冲突削弱了对俄制武器的需求——相比战争爆发的2022年,去年俄罗斯的武器出口骤降了47%——印巴冲突也可能会削弱非美制西方武器的吸引力。一位俄罗斯学者曾告诉我,俄罗斯或许有一天会请求中国向其出售武器。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
第三,中国武器系统在实战中的成功将增强解放军在潜在对抗中的信心和战略地位。近年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派出飞机和军舰接近中国沿海,挑战中国的主权主张。即使这些挑衅仅具象征意义,如今也可能会减少。中国海军今年2月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进行实弹演习,已向澳大利亚传达了一个信息:解放军也可以以牙还牙。
中国海军军舰航迹图,资料来源:澳大利亚国防部
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和南海的演习将更加频繁,科目演练更趋复杂。这将迫使美国在任何军事干预前三思而行。
正如最新的关税对抗所显示的那样,中国是唯一有胆识和实力对抗美国的国家。美国在台湾防卫问题上采取的“战略模糊”政策,如今看起来更像是为美军无法在中国本土赢得胜利所遮掩的一块遮羞布。
第四,尽管中国在常规武器方面进展迅速,但仍应增加其核武库。鉴于印巴冲突是一场常规战争,这一结论或许出人意料。然而,正因为两国在核弹头数量上势均力敌——印度被认为拥有172枚,巴基斯坦拥有170枚——才促成了他们之间迅速达成(尽管脆弱的)停火。这种力量对比使双方都无法承受冲突升级为核战争的代价。
五角大楼估计中国有600枚核弹头。美国的核弹头数量据信接近中国的十倍。如果中国仅维持这一数量,难道不会让美国在台海危机中胆大妄为到首先动用核武器吗?毕竟,一些美国智库已经提出过这种可能性。
中国从俄乌冲突中汲取的一个教训是,俄罗斯的核武库有效阻止了北约直接介入冲突。对中国而言,技术能力和资金投入都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是否作出政治决策。拥有更多核武器并不会削弱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政策,但在冲突不可避免时,这将为中国在家门口争取胜利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