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水务防汛应急演练,正式开始!”“戴上这个VR设备,能模拟灾害现场,涉水地面塌陷情况!” 5月20日,深圳市水务局与中山市水务局联合开展了一场跨城防汛应急演练。
5月20日,深圳市水务局与中山市水务局联合开展了一场跨城防汛应急演练。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自2024年11月以来,深圳市水务局与中山市水务局已建立了防汛排涝应急支援合作机制,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深中两地可调度应急抢险人员、移动排涝设备、水陆两栖抢险救援车、机器人方舱等设备,以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与伤害。
“刚才,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跨区域防汛应急支援的实战化演练,充分检验了深中两市水务应急联动机制的有效性!”中山市水务局副局长林祯兆表示,本次演练,深中两地队伍迅速完成跨市机动、展开抽排作业,有效缓解了模拟灾情。这不仅体现了深圳与中山“灾情互通、资源互补、力量互助”的协同优势,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探索跨城联动、防汛应急的有益尝试。
气象部门预测
今年龙舟水暴雨集中
近年来,台风暴雨灾害频发多发,据统计,深圳年平均台风4-9场、暴雨30场,降雨量1925毫米。中山与深圳气候相似,每年都受台风、洪水、暴雨侵袭。据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深中两市天气复杂多变,气象灾害阶段性强发、并发风险高,具有“强对流偏早偏强、汛期降雨前少后多、龙舟水暴雨集中、台风影响早强度偏强、高温持续久热害重”的特征,预计中山在龙舟水期间(即5月21日至6月20日)降水量比常年(即336.6毫米)偏多10%至20%,并且下半年后汛期(7月至9月)降水量密集,预计会较常年(即812.1毫米)偏多20%至30%。
建立跨市应急联动机制,携手增强两市防灾减灾能力,势在必行。为更好地落实深中防汛排涝应急支援机制,深圳与中山水务系统主动打响了这场防汛应急演练。
本次防汛应急演练,深圳市水务局模拟设定了河道救援、城市内涝、涉水地面塌陷、泵站停电、水库管涌、地铁地下空间受淹、深中应急支援合作等七大场景,特别是深中应急支援合作重点检验两地指挥调度能力、水务工程抢险能力、协同支援能力,高效应对险情。
本次防汛应急演练,深圳市水务局模拟设定了河道救援、城市内涝、涉水地面塌陷、泵站停电、水库管涌、地铁地下空间受淹、深中应急支援合作等七大场景。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一场跨区域防汛实战演练
检验深中应急联动能力
“深圳市水务局向中山市水务局提出支援请求!”“今天12时前,中山救援人员必须抵达灾情现场,开展抽排任务!”在防汛应急演练现场,深圳宝安区模拟多处内涝、交通受阻,向中山市水务局请求支援等情况。
“此次演练,我们特地派出了新购置的龙吸水车,旨在检验深中水务系统跨城防汛应急演练的实操性与有效性。”中山市市政排水事务中心副主任刘劲芝坦言,近年来,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中山市被推荐成为省级移动排涝装备项目重点城市,购置了一批应急排涝装备并加快了应急排涝基地建设。例如,中山已采购各类型大流量排水抢险车143台,各式水泵202台,吸污车47台、挖掏式管道疏通车10台、冲锋舟60艇以上移动排涝及排涝辅助设备556台等。
中山特地派出了新购置的龙吸水车,检验深中水务系统联动防汛应急演练的实操性与有效性。受访者供图
“这些新增的设备,将助力中山城市排涝应急抽排能力提升至22万立方米/小时,可基本满足区域应急调度和支援抢险需求,下一阶段,中山将加快推进应急基地建设。”刘劲芝说。
作为深中防汛应急演练的参与者之一,中山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彭逸君深有感触。“今天的演练中,深圳方展现的先进防汛技术和装备水平令人印象深刻,体现了深圳防汛的科技化、专业化水平。同时,中山在移动排水防涝装备跨区域快速响应等方面形成了经验。”彭逸君说,今天的演练充分证明,深中应急支援合作机制十分必要,为两市协同应对极端天气灾害提供了有效保障。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两地防汛协作,确保两地防灾减灾高效有序。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艳春
摄影:李姗恒(署名除外)
通讯员 钟驰骋
【作者】 曾艳春;李姗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