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数据 民声汇④
惠州民意直通车网络问政能力排行榜
7月11日,惠州民意直通车网络问政能力5月排行榜出炉。部门方面,惠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以27件办结数位列榜首,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办结数14件排行第三,反映交通治理仍是市民诉求的焦点。县区方面,惠阳区以231件办结数位列榜首,实现近三个月来首次登顶。这一突破性表现背后,反映了该区诉求的多样性,包括环境治理、教育、消防安全等领域的问题。
变化
“惠民速办”一体化平台上线
预计工单平均处理时长缩短50%
7月1日,“惠民速办”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市民除了拨打12345热线外,还可通过“惠民速办”微信小程序、“惠民速办”门户网站(网址:https://www.hzhmsb.cn/)在线反映各类非紧急诉求事项。
在“惠民速办”小程序,市民可一键提交诉求,在服务门户自主选择问题类别,快速完成下单。有语音识别功能,还能实时查询处置流程,全程可视化,像网购一样透明和便捷。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生成规范化回复模板,减少人工操作环节,预计可使工单平均处理时长缩短50%。
焦点
惠阳淡水都市广场大火
暴露老旧小区安全隐患
继4月惠州民意直通车数据揭示城乡建设类诉求,尤其是道路修缮与红绿灯设置持续占据民生热点后,5月,环境治理、消防安全、交通优化等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对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提出更高挑战。
环境治理领域,对比4月油烟噪音污染在环保类诉求中占比较高的情况,5月工业废气排放问题凸显。惠阳区镇隆镇居民投诉量一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排放刺鼻废气,严重影响健康。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虽于5月27日现场核查称该公司持有环保手续、设施“正常运作”,并要求加强运维管理,但居民的实际感受与监管结论间存在差距,治理的持续性与有效性面临考验。同时,针对市民要求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诉求,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回应指出,尚未出台划定规范及指导意见,目前暂无法开展具体工作。
在消防安全方面,5月23日凌晨惠阳淡水都市广场的一场大火,暴露了老旧小区深藏的安全隐患。惠阳区消防救援大队调查确认,该公寓存在疏散指示标志大面积损坏、消火栓系统管道漏水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失效等问题,物业未履行消防责任被责令整改。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物业在2023年就提出维修更换消防设施的计划,却因部分业主反对而搁置,显露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中业主共识难达成、公共安全责任链条脱节的矛盾。
5月,新型社会矛盾开始浮现。市民反映移动公司以其“经常接听诈骗电话”为由多次停机,引发对运营商在反诈政策执行中存在简单化倾向、可能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的争议。
部门
交通、教育持续领跑
5月的部门办结数中,惠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以27件办结量位居首位,凸显交通治理仍是市民诉求的焦点。惠州市教育局以25件紧随其后,虽较4月的30件略有回落,但持续高位印证学位分配与教育资源均衡化仍是民生痛点。值得关注的是,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办结数跃升至14件,取代惠州市商务局跻身前三,反映路网规划、公交服务等系统性交通问题关注度攀升。
对比4月超半数部门办结数不超过5件的态势,5月数据进一步凸显治理压力扩散:一方面,住房保障、市政运维、劳动权益等传统领域持续承压;另一方面,25个部门处于“低频响应”状态,办结数少于5件。
县区
惠阳办结量排行第一
崇雅中学投诉引关注
在2025年5月惠州民意直通车信件回复排行榜中,惠州7个县区共办结608件群众诉求。
惠阳区以231件办结数高居县区榜首,占县区级办结数38%,实现近三个月来在该榜单上的首次登顶。惠城区以办结数129排行第二,占比21%;环大亚湾新区办结数91,占比约15%;仲恺高新区办结数62,占比10%;博罗县办结数44,占比7%;惠东县办结数34,占约6%;龙门县办结数17,占约3%。
在县区投诉方面,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不少家长在惠州民意直通车上咨询入学问题。5月,惠阳区崇雅中学成为惠州民意直通车平台上的一个“热点”。有市民持续、多次反映该校某教师存在违反师风师德行为,并指称其班主任当年对校园霸凌事件存在隐瞒失职。
惠阳区教育局接诉后迅速启动调查程序。据其回应,调查组联系了涉事班级的部分学生、相关教师及学校行政领导;通过现场谈话、电话问询、调阅了历史班级QQ群记录资料等方式了解情况。综合各方陈述及现有材料,惠阳区教育局表示,截至目前,被调查对象均否认了投诉人所反映的问题,初步认定“反映情况不属实”。
惠阳区教育局在回应中指出了当前调查面临的困境:投诉人反映的是十余年前的在校经历。由于年代久远,投诉人未能提供可支撑其指控的具体人证或物证。鉴于调查结论与投诉内容存在根本分歧,该局建议投诉人,如仍持有异议,可携带相关证据材料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司法途径解决。
记者向惠阳区教育局进一步求证获悉,该投诉事项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处理,惠阳区教育局表示将依法依规配合调查,并持续关注司法进展。
此类缺乏直接证据支撑的“历史遗留问题”投诉反复出现,考验着惠州民意直通车平台的处置效能与公信力,也折射出更深层的治理课题:当核心事实发生在遥远的过去且关键证据湮灭时,行政调查手段如何突破时空限制,有效还原真相、化解矛盾?投诉人持续反映,或源于对当前调查结论的不信任,政府或部门结论未能有效说服投诉人,沟通渠道是否存在隔阂?
案例
红花湖路护栏“拦住”生意?商户盼开口子,街道回应
据惠州红花湖景区东门路口旁自行车租赁商户反映,自红花湖路安装全封闭护栏后,游客通行受阻,生意大幅下滑,呼吁在商铺前合理设置开口,以兼顾安全与经营。
红花湖路是游客前往红花湖景区骑行的主要通道,许多市民游客习惯在东门路口的商铺租赁自行车。商户表示,全封闭护栏阻隔了游客直接到达商铺的路径,导致客源减少,经营陷入困境。
龙丰街道办事处回应称,安装护栏旨在根治该路段长期存在的严重交通安全隐患。红花湖路作为市区主干道和通往景区的要道,车流量大,且是交通严管路,全路段严禁停车。长期以来,沿路自行车租赁商铺为招揽生意,普遍存在路边招手、挥舞广告牌、甚至冒险进入机动车道强行截停过往车辆的行为,频繁造成交通拥堵,埋下交通安全风险,损害城市形象,已成为市民投诉热点。2024年至今,龙丰街道办已收到相关投诉案件73宗。
龙丰街道办事处援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强调,道路、停车场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并根据交通需求及时调整。红花湖路护栏是在2015年道路拓宽改造项目中依法依规设计安装,目的正是为了消除招手揽客引发的安全隐患,规范交通秩序,符合法律要求。
红花湖路护栏引发的争议,反映了城市管理中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体经营者利益的难题。如何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时,探索更合理的疏导方案或替代经营模式,成为化解矛盾的关键。
策划:刘辉龙
统筹:杨振华 易福红
采写/数据整理:南都记者 吴方 李晓慧 杨振华
制图: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