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神木市区域性暴雨阶段性明显、极端性强。为应对这一情况,神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防汛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神木市防汛救灾工作重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部门和镇街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面落实各项灾害防御措施,深入查问题、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保安全,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镌刻在迎战风雨的第一线,全力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坚实屏障。
科技赋能,守好气象“预警关”
来到神木市气象局业务平台,工作人员郭时瑞正在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的大屏幕上,密切关注系统各项数据变化情况,对近期降雨数据进行登记、比对和分析,研判每次降水对农业生产、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是否造成影响。
为精准监测气象信息,共享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危化企业三大类重点防御类别的风险隐患信息,今年,市气象局启用了新设计研发的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创新性地融合了与能源局、应急管理局等11家部门联合认定的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信息,各部门可以实时查询全市各类风险隐患实时情况,打通了部门间信息数据壁垒。“这个系统就是我们打造的应急指挥‘作战沙盘’,它不仅拥有各气象站点气温、降水、风速等要素实时查询的常规功能,还融合了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信息,有效提升防灾减灾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让应急调度更高效。”郭时瑞介绍。
“我部门在加强预警监测的同时,强化主动、互动、联动,充分发挥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效用。”市气象局气象台台长芦倩说,进入汛期以来,市气象局密切监视天气雷达及各监测站点降雨实况,落实提前1周预报提示、提前3天预报、提前1天预警、提前6小时短时预报、提前1小时临近预警、高频次滚动更新的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精准靶向发布预警信息,联合应急、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会商,让气象预警时效逐步缩短、空间不断精准、内容更加具体,为应急响应留足提前量。
聚焦关键,织密风险“防护网”
在神木市锦界镇采兔沟水库,神木市水利局工作人员正在对水库大坝主体建筑物、放水闸门、泄洪洞等设施设备进行排查,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行。
为做好防汛工作,全力保障全市人民生产生活,市水利局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淤地坝等重点区域展开拉网式排查,全面整改隐患,确保防汛关键点“无遗漏、无死角”。“结合我市雨、水、汛情变化,我们完善山洪灾害防汛预案修编,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组织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补充更新防汛救灾物资储备,维护保养预警广播等设备,精准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确保全市安全度汛。”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治中心主任郭勇告诉笔者。截至目前,市水利局水利安全大排查涵盖中型水库3座、蓄水淤地坝15座、主要河流3条、鱼塘8处、在建水利工程6处,排查共发现安全隐患11处,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每次到下暴雨的时候,应急广播就会响起,提醒居民们做好防洪准备。”麟州街道继业路社区居民韩艳霞介绍道。每当有强降雨或者对流天气,神木市防汛预警广播便会准时响起,播报防汛救灾要点和雷雨天气安全知识,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做好防汛准备。
为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市水利局提前部署,全面维护保养预警广播、自动雨量站、简易雨量站等设施,持续健全智慧化“技防”体系;聚焦水库、淤地坝及山洪灾害重点区域,完善“警示标牌+物理隔离网”组合配置,构建全方位“物防”屏障;同时,构建立体化“人防”体系,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标语、电子屏滚动播放等方式,广泛宣传山洪灾害防御及防溺水安全知识,多管齐下保障群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