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动物园熊山展区的“网红”棕熊“军军”和“玫玫”遭游客投喂现象严重,致使行为异化,引发社会关注,希望上海动物园加强物理防护措施的呼声渐高。 据解放日报,2024年1月4日,“军军”出生,由于毛发还处于“萌发期”,远看略显“潦草”。不过,这种特点反而成为“熊粉”更爱它的理由,他们觉得特别可爱,很符合“熊孩子”的“熊设”。 当“军军”长大、“萌感”减弱后,今年元旦出生的“军妹”,也就是“玫玫”,便接过了“潦草小熊”的称号,从“五一”开始每逢单日展出。 “军军”过气后,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尤其是上海动物园内劝阻投喂的志愿者。
近日,有志愿者在社交平台上疾呼:“有人疑似给‘军军’投喂干燥剂!谁来管!” 虽然事后园方表示,疑似吃下“干燥剂”的“军军”未表现出异样,但志愿者还是不放心,要求上海动物园想办法根除投喂问题。 一位资深志愿者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去年“军军”成为网红后,上海动物园借势做了一波劝阻投喂的宣传活动,起初效果不错,但没过几个月,“军军”热度下降,投喂又开始泛滥。 “‘军军’已经有乞食行为,更不要说展区里的其他熊了。”该志愿者断言,如果投喂得不到根除,“玫玫”很快也会产生乞食行为,这让见证“熊孩子”成长的志愿者们心碎。 不少志愿者表示,曾看到跟着妈妈“雅雅”活动的“玫玫”被“雅雅”驱赶、打骂,这是有人投喂导致“雅雅”护食;不文明的游客还为了“看戏”,故意用食物挑逗“雅雅”去攻击“玫玫”。
8月5日,“上海动物园”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上海动物园熊山展区整改及建议征询公告》,称为切实保障动物福利,近期将对熊山参观面进行针对性整改。整改方案经过充分讨论,计划采用竹片进行适当遮挡,并以玻璃作为主要参观面,通过加强物理防护,从源头上杜绝投喂行为。
《公告》介绍,上海动物园熊山坐落于公园西北侧,一直以来都是游客们关注度较高的游览区域。然而,由于熊山展区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山体和块石砌成的高墙。这种传统的下沉式展示方式存在一定弊端,已无法与现代动物园注重动物福利和生态化展示的理念相契合。并且,游客在围栏上方俯视动物的参观方式也导致投喂现象较为严重,这不仅给动物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也存在安全隐患。
《公告》还介绍,与此同时上海动物园已规划并正式启动 “熊狼展区改建项目”。该项目旨在对存在几十年的现有熊坑,按照现代化、动物友好型的标准进行全面改造,引入自然地形屏障与植被遮蔽,同时统筹考虑熊展区与狼展区的参观游线,打造沉浸式观察点,实现展区功能与游览体验的双重优化。目前,园方正全力以赴推进项目的各项相关工作,力求早日完成改造。改造完成后,将系统性解决长期以来的投喂困扰,为动物们创造更安全、舒适的家园,也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游园体验。
(澎湃新闻、解放日报)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