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潍坊报道
一图观全域:网格一体图绘就监管全景画卷
打开寿光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智慧监管平台,首页的“寿光网格一体图”率先呈现监管全貌。这张动态更新的数字地图,如同监管系统的“神经中枢”,清晰勾勒出寿光农业监管的“骨架”与“脉络”。
地图上,按顺序自动展示9个乡镇,5个街道和1个经济园区的数据,纪台镇27213个蔬菜大棚星罗棋布,总面积达35986亩,预计年产量274.76吨,119个种植品种在此落地生根。这些实时跳动的数据,是寿光蔬菜产业规模的直观呈现,更是智慧监管的精准坐标。
右侧滚动的信息栏里,56名网格监管人员的信息一目了然。每个人的姓名、编号、联系方式均实名公示。近7天的工作动态更如“监管日志”般实时更新,从抽样到巡查,每一项工作都被精准记录,实现监管痕迹“全程可溯”。
更令人称道的是,监管人员手持微信小程序开展工作的场景被实时捕捉。定位采集、现场抽样、监督检查等操作步骤通过小程序同步至系统后台,让“指尖上的监管”成为现实。这张集地理信息、人员动态、工作数据于一体的“网格一张图”,让监管从“模糊化”走向“可视化”,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控”。
精准化监管:科技破解田间地头监管难题
网格化监管系统作为整套平台的核心,以科技手段重塑监管流程,让质量安全防线扎根田间地头。
监管流程的数字化再造,让效率大幅提升。过去监管人员下乡抽样需携带厚厚的纸质材料,如今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完成全流程操作。到达大棚后,点击对应图标,地块信息自动加载,仅需填写抽样人员姓名并上传现场照片,扫描标签二维码即可完成信息上传,实现“无纸化抽样”。系统特别设置“300米坐标限制”——因寿光最长大棚为300米,监管人员必须在大棚300米范围内才能完成定位,确保抽样真实性。这一细节设计,让“人在现场、样真可靠”成为常态。
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则为监管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平台通过柱状图、饼状图实时展示大棚数量、产品产量、种植面积等数据,其中黄瓜种植量和产量常年位居榜首,成为寿光蔬菜的“当家品种”。监管人员工作量、抽样合格率、问题整改率等指标量化呈现,让“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目了然,推动监管从“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
源头可追溯:农业投入品监管筑起安全防线
“农药、化肥等投入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管住了投入品,就抓住了监管的‘牛鼻子’。”寿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平台的“农业投入品”板块,通过“数据+视频”双重监管,筑牢源头防线。
检测强保障:农产品检测数据守护餐桌安全
“每一份合格的检测报告,都是农产品的‘健康证’。”在寿光,农产品检测数据是质量安全的“试金石”,平台的“农产品检测”板块以海量数据彰显监管力度。
检测流程的数字化让追溯更高效。网格人员抽样后,样品贴有专属二维码,检测中心扫码即可获取样品信息,检测结论实时上传系统。一旦发现农残超标,可通过系统快速追溯种植主体、投入品来源、农事操作记录,形成“检测—追溯—处置”闭环。
带证上市:合格证系统打通安全最后一公里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产品的‘身份证’,也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平台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板块,让“带证上市”成为寿光蔬菜的标配。
合格证数据见证流通规模。系统累计打印合格证6765张,激活总数14428张。合格证开具重量排名中,黄瓜以1069.04吨位居榜首,胡萝卜398.7吨、西红柿78.3吨紧随其后,彰显寿光蔬菜的市场认可度。近一个月查验产品重量排名、新增合格证品类分布等数据,实时反映市场流通动态。
产品流向数据勾勒销售网络。从全国地图看,寿光蔬菜销往各地,其中潍坊市占比83.11%,青岛市11.64%,济南市1.83%,形成以本地及周边为主、辐射全国的销售格局。
多系统联动实现“一证通查”。合格证系统与农业投入品、检测、网格化监管系统互联互通,生产主体信息、自检记录、抽检结果。若发现问题产品,通过合格证关联的农药购买记录、农事操作日志,可快速锁定问题环节,实现精准召回。这种“一证溯源、多系统联动”的模式,让质量安全责任可追、风险可控。
从“网格一张图”的全域监管,到“投入品溯源”的源头防控,从“智能检测”的质量把关,到“合格证上市”的流通保障,寿光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智慧监管平台用科技编织起一张立体防护网。这套系统不仅让监管效率提升,更让寿光蔬菜合格率稳定在99.6%的高位,成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标杆。
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寿光将继续深化智慧监管模式,让每一颗蔬菜都带着科技的温度、监管的力度走向餐桌,为智慧农业发展贡献“寿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