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吕梁市区,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建设者们的施工热情。7月30日,在龙凤南大街防洪排涝应急项目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成一曲忙碌的建设乐章。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对新建的排水口进行最后的完善作业,汗水浸透了衣衫,却丝毫没有放慢手中的进度。这项关乎城市汛期安全的民生工程,正通过新建排水管网、增设收水井等一系列措施,为吕梁市区筑牢防汛排涝的“地下长城”。
沿着龙凤南大街一路走来,道路两侧的施工围挡内一派繁忙景象。作为市区地势东高西低的低洼区域,这里曾是汛期排水的“老大难”。随着城市不断扩容,原有排河出口逐渐不堪重负,每到雨季,井盖倒灌、路面积水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市民出行,更给城市安全带来隐患。
“以前下雨最深的地方能没过小腿,开车像开船,步行得蹚水,商户们更是提心吊胆。”附近商户王师傅回忆起往年汛期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今年6月,吕梁市紧急启动防洪排涝应急项目,将龙凤南大街列为重点整治区域。在原有老旧管网基础上,工程队精准施策,在排河口60米处新建一条直径1.5米的混凝土排水管,为城市排水开辟“新通道”。“原来的老管道管径小、老化严重,早已满足不了现在的排水需求。”项目负责人薛艳飞指着正在施工的管道介绍道,“我们采用底部开挖的施工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排水和交通的影响,现在工程进入完善阶段,很快就能完工投入使用。”
在居民集聚的低洼区商业街,三台大型机械正伸展着“臂膀”紧张作业。考虑到这里商铺密集、人流量大,工程队创新采用螺旋钢带管铺设排水管道,既增大了排水量,又提升了管道的抗压强度。施工人员还同步新修了10座混凝土雨水检查井,如同为地下管网装上“眼睛”,便于及时观测和处理管网堵塞情况。
“这些检查井就像交通岗亭,能随时监控管网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可以快速定位、及时处理。”技术员张东升蹲在井边向记者展示井内的构造。
为了让雨水能快速汇入管网,工程队在主干道两侧新增设60个收水点,如同为道路装上“毛细血管”,确保雨水能第一时间被收集。同时,一支专业清淤队也同步进场,对50米长的老旧管道进行彻底清理,清除多年沉积的淤泥杂物。“我们20名工人分成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就是想赶在主汛期来临前完工,让市民汛期出行不再‘看天发愁’。”张东升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坚毅。
从开辟排水新通道到增设收水点,从更新抗压管道到修建监测井,吕梁市用精细化的施工举措织密防汛排涝安全网。如今,随着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这条“地下动脉”即将焕发新生,为城市汛期排水注入强劲动力。
“等工程完工,再下雨我们就不用搬沙袋堵门了,心里踏实多了!”看着即将完工的排水设施,商户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地下管网虽看不见,却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吕梁市以实干担当破解汛期排水难题,用一项项扎实的工程措施回应市民期盼。随着防洪排涝应急工程的陆续完工,这座城市将更有底气应对汛期考验,让市民在每一个雨季都能收获稳稳的安全感。记者 王洋
来源:吕梁日报
上一篇:“不晓得是哪个老辈子想出来的”消防员用无人机给训练后的队友纳凉
下一篇:妻子滑倒致早产,救护车一小时后才能到,男子醉驾送妻子就医被判无罪,法院:紧急避险免受责罚(来源 广州日报 编辑 王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