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苏州持续高温天气,热浪灼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嘉馀坊附近的道路上,正在执勤的交警蒯锦瑜因中暑突然晕倒。就在此时,来自四面八方的热心市民和城管队员迅速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在苏州街头无声上演。经过现场现场救援,蒯锦瑜第一时间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8月29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蒯锦瑜目前身体已无大碍,已经恢复正常工作。
热浪袭人,执勤交警中暑突然晕倒
苏州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酷热难耐。苏州市姑苏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观前中队中队长蒯锦瑜告诉记者,8月24日当天上午,他一直在姑苏区白塔西路荷花市集周边疏导交通,到了下午,他前往嘉馀坊巡逻、执行任务,连续四五个小时的执勤加上天气炎热,让他感到胸口明显发闷,即使喝一口冰水也难以缓解不适,甚至感到愈发恶心。
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拙政园历史文化片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丁樑坤说:“当时,蒯锦瑜表示自己想要去休息一下,但刚刚骑上警用摩托车没多久,只听‘砰’的一声,他已经晕倒在地。” “蒯锦瑜骑车转弯之前还和我们打招呼呢,结果转过去就看到他的车晃晃悠悠,突然就倒在地上。”拙政园片区综合执法大队一级行政执法员孔明对记者说。
蒯锦瑜
危急时刻,市民城管合力进行救援
“只记得眼前突然一黑,然后就没意识了。”事后回忆起来,蒯锦瑜仍心有余悸。
“他在这里已经执勤很久了,非常辛苦,我看到他晕倒之后,马上就冲过去了!”一家商铺老板回忆道。没过几秒钟,周围的市民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没有丝毫犹豫。另一位店铺老板见状,立马朝店内呼喊:“快拿风扇!拿冰水!”与此同时,已有市民在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将手机调至免提状态,让专业医生远程指导,进行现场救援。现场十余人默契协作,大家小心翼翼地将蒯锦瑜抬至了附近一家有空调的饭店内,这里瞬间变成了一座临时的“急救站”。一位有经验的市民迅速上前,为蒯锦瑜掐按人中,试图唤醒他的意识,其他人在“120”急救员的专业指导下将冰水缓缓浇在蒯锦瑜的额头、脖颈,小心解开他的警服,用凉水打湿毛巾缓缓擦拭,为他进行物理降温。其他在场的热心市民都行动了起来,他们的眼神里满是紧张和担心。“根本没多想,看到有人倒地后,上去帮忙是本能。”一位参与救援的市民说。
考虑到快速的体温变化可能带来不适,大家在对蒯锦瑜进行物理降温后格外细心,不再用电风扇猛吹,而是改用扇子为他扇风;没有大量灌饮冰水,而是采用温水慢慢送服。在等待救护车的十几分钟时间里,现场的救援及时、细致而科学,最终在众人的照料下,蒯锦瑜的身体机能开始慢慢恢复,逐渐苏醒过来,在大家的搀扶下被急救车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现场救援
恢复健康,交警感谢热心市民及时救助
“这些都是应该做的,我相信不管是哪个公民看到了都会这么做。”饭店老板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施救者的心声。
8月29日上午,恢复健康的蒯锦瑜特意联系了当时参与救助的市民及店铺老板,感谢他们及时伸出援手。“市民都特别热心,我很感动,真的特别感谢他们。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将这份关爱继续传递下去。”蒯锦瑜满脸微笑地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一场高温下的“双向奔赴”
采访过程中,最打动人心是那些细微之处的温暖与善良。当蒯锦瑜晕倒的那一刻,没有人组织,没有人犹豫,市民、城管、店铺老板——这些平日里的陌生人,瞬间形成了一个高效有序的救援团队。他们知道不能进行风扇猛吹,明白不能大量灌饮冰水,这些看似简单的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成为挽救健康的关键。在这场救援中,城市管理者和市民之间实现“双向奔赴”。交警用汗水维护城市秩序,市民用行动救助中暑交警。这或许就是文明城市最真实的模样——它不在标语口号里,而在普通人下意识的行动中,在酷热盛夏里流淌的善意清泉中。
实习生 冯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