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各类新型诈骗以更隐蔽、更具迷惑性的方式出现,给公众财产安全带来新挑战。民生银行济南分行营业部就现常见诈骗及防范要点提示如下:
冒充“权威”的精准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常冒充公检法、税务、社保等部门工作人员实施诈骗。他们会以“涉嫌违法犯罪”“账户异常”等理由,通过电话、视频通话展示伪造的“警官证”“通缉令”,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这类诈骗的突破口在于利用受害者的恐慌心理。防范要点在于:公检法等部门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汇款,更不存在“安全账户”;接到此类电话,可挂断后拨打官方客服或110核实,切勿透露银行卡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
网络社交中的“情感陷阱”
“杀猪盘”是近年来高发的新型诈骗模式。骗子在社交平台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与受害者建立情感关系,获取信任后,诱导其在虚假投资平台、赌博网站充值,最终卷款消失。防范这类诈骗需保持理性:网络交友时,不要轻易透露经济状况;涉及投资、理财等话题时,要提高警惕,正规投资渠道均有严格的资质审核,切勿轻信“稳赚不赔”的承诺。
数字生活中的“钓鱼”圈套
随着线上交易增多,钓鱼网站、虚假APP成为诈骗新载体。骗子模仿知名购物平台、金融APP的界面,通过短信链接、二维码等方式诱导用户下载,窃取账号密码和支付信息。
应对措施包括:
不点击短信、邮件中的陌生链接;通过官方应用商店下载APP,仔细核对名称和开发者信息;付款前确认网址是否为官方域名,留意“https”前缀和安全认证标识。
针对老年人的“温情”骗局
不法分子盯上老年人群体,以“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名义,推销高价保健品、虚假养老项目;或冒充“远房亲戚”“保健品客服”,以“买药优惠”“退款补贴”为由要求转账。
子女应多与老人沟通,提醒他们不轻信陌生人的推荐,大额消费或转账前与家人商量;社区可联合警方开展防骗宣传,揭露常见骗局套路。
新型诈骗虽花样百出,但核心都是利用人们的贪念、恐慌或疏忽。面对陌生信息,务必做到“三不一多”: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疑问多核实。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拨打110报警,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唯有提高警惕,全民携手,才能织密防范诈骗的安全网,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