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联社透露,中国政府已批准向韩国主要电池行业厂商出口球形石墨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成品。
不少朋友认为,以韩国在中国南海问题和中国台湾问题的态度上,对韩国出口石墨材料完全是破例的行为,为什么要给韩方尝到这个甜头呢?其实这虽然是对韩方利好的一件事,同时也会让韩国“越陷越深”。
(中国对石墨物项优化调整临时出口管制)
要说韩国见风使舵的本事,几乎可以算得上无出其右了。其实韩国总统尹锡悦去年访美前,就对中国台湾问题发出过不和谐的声音,当时还被中国外交部批评了,中方提出了严正交涉。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韩国不仅在工业尿素方面害怕被中国“卡脖子”,甚至中方提出了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后,韩国的相关企业是最着急的,陆续对中方发来出口申请。
在这种情况下,韩方似乎也收敛了很多。这次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韩方表态了,称“韩方对台基本立场不变,愿同台地方继续加强各领域实质性合作。”并表示韩方希望台湾海峡和平稳定。
看得出来,和美国、日本等积极“祝贺”台湾当局的表述不同,韩国还是较为克制的,但也并不像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称“坚定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举措”一样,韩方既不想失去与台地方的合作,更不想失去中国大陆这个合作方,可以说韩方这次的表述也得掌握好合适的分寸。
(韩国总统尹锡悦)
因此韩国近期的态度虽不能说非常积极,但总体是向好的,也能够理解中方为何在石墨出口这件事上对韩国破了一次例,而涉及的韩国企业,不仅包括老牌的韩国钢铁巨头,还有韩国三大动力电池企业。
并且这几家企业,中方既有提供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所需的球形石墨材料的,也有提供石墨负极材料成品的。
简单来说二者的区别就是球形石墨是一种特殊加工的石墨材料,用于提高锂电池负极的性能。而石墨负极材料成品中,有些高端的石墨负极成品则包括了球形石墨。而无论是哪种材料,都是新能源领域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因为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崛起,车用动力电池产业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这个领域中国可以说掌握着核心的技术。并且韩国目前可以说对中方非常依赖。韩方统计,韩国2022年进口了总价值约2.41亿美元的人造和天然石墨,其中93.7%来自中国。
(石墨粉材料具有耐高温导电性能)
看得出来,中方并没有在这样关键的领域卡韩国的脖子,还是带着诚意来合作的。然而韩国脖子上那根绳子,已经被套住了。
其实在中方去年12月提出进一步将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天然石墨等纳入管制清单之前,韩方就隐约察觉到不对劲了。韩国贸易协会去年10月就发布报告称,要加强石墨供应链多元化,积极开发可替代石墨的硅基负极材料技术,降低供应风险。
并且在中方出台了新的石墨管制政策后,石墨是生产锂离子电池所需的重要矿物之一,韩方更是多次表达出担忧,在尹锡悦召开的首次有关供应链的部长级会议上,韩方称尿素、石墨、磷酸氢二铵等与核心产业及民生息息相关的品目供应链风险加大。换句话说,这就是韩方在担心买不到中国量大并且质量好的战略性资源了。
(韩国被称为“柴油车天堂”对工业尿素非常依赖)
其实国际关系和人与人相处起来有点类似,我们常说,当你拥有过,才知道失去的珍贵。韩国曾是中国的合作方,但并不珍惜来之不易的中韩关系,导致自身的供应链出现了风险。
并且如果大家了解过先前日韩的贸易战,也就能理解如今韩方的局面了。
韩国财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它是韩国经济实力的象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当时的韩国政府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策略,促进了这些家族控制的大企业集团的快速增长。这些财阀在韩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形塑了韩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地位。然而,在2019年发生的日韩贸易战中,日本对韩国实施出口限制,尤其是对三种关键材料: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这一事件暴露了韩国对于关键材料的外部依赖性。
早期的韩国财阀,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增长模式。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依靠传统重资产的经营模式已不再能保证高回报,这要求财阀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和业务创新。相对于自身研发的投入,过于依赖外部供应链就会导致技术受制于人。现在韩国的时代红利吃完了,颓势就呈现出来了。
(日韩贸易战时,韩国民众上街反对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
资本家是有软弱性的,可以买到,为什么还要自己建设完整产业链?韩国正是深陷这个怪圈,现在当它还在为中方同意出口石墨沾沾自喜时,殊不知已经将自己的弱点暴露无遗。因此也不必纠结于是不是给韩国吃了个甜头,毕竟卡韩国脖子这张牌还没到用的时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伤害别人同时意味着伤害自己,当然一旦触碰到中方的核心利益问题上面,中方会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