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南邵镇的何营特勤消防站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建筑基础的施工,项目推进井然有序。而就在一年前,这个事关区域消防安全的重要项目还因土地审批流程长、工期紧张等问题,险些遭遇“卡壳”风险。如今,项目能够迅速开工并顺利推进,得益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昌平分局(以下简称规自昌平分局)创新实施的“用地预审意见应用模式”,为项目落地按下了“加速键”。
何营特勤消防站项目总建筑面积为6594平方米,其中最主要的综合执勤楼设计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成后可满足近70名消防救援人员的执勤、训练和生活需求,是昌平区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点工程。按照传统审批流程,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须提交国有土地使用证、划拨决定书等法定土地证明文件。但土地划拨手续办理周期较长,而消防站建设工期紧迫,若不能及时开工,将无法及时填补区域消防保障缺口。
面对“流程长、工期紧”的现实矛盾,规自昌平分局坚持以改革创新破题,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法规政策、大胆探索实践,创新推出“用地预审意见应用模式”。该模式明确,针对已取得用地预审意见,在签订用地协议、取得征地结案表或落实了征地资金帐户监管工作的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在建设单位承诺开工前办理完成土地划拨或出让手续的前提下,可将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在这一创新模式支持下,何营特勤消防站项目迅速打通审批堵点,驶入“合规提速”的快车道。作为建设主体的南邵镇政府,在签订用地协议并完成征地资金账户监管后,凭已获得的用地预审意见顺利办妥工程规划许可,为项目开工节省了近半年时间。“目前,消防站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将在2026年年底建成投用。届时将进一步优化区域消防站点布局、增强消防救援力量覆盖范围。”项目施工负责人表示,目前土地划拨手续已按承诺办结,实现了改革实践的完整闭环。
“用地预审意见应用模式”不仅是审批流程的优化,更是政务服务理念从“被动审批”到“主动对接”的转变。规自昌平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总结推广这一创新模式,将其拓展至更多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领域,以改革创新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京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