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0月4日电 (记者刘海天)10月2日,国庆假期出行高峰期间,广元高铁站候车室内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客运值班员张栢华与一名匿名旅客医生携手,仅用8分钟便为突发抽搐的两岁男童筑起生命防线,目前男童已脱离危险,家属特意致电车站致谢。
当日16时34分,张栢华在候车室巡视时,发现一名准备换乘D153次列车的两岁男童突发险情——面色青紫、四肢抽搐,瘫软在家长怀中。“当时一眼就看出情况危急,必须分秒必争。”张栢华事后回忆道。她立即通过对讲机联系综控室,同步启动两项关键救援措施:一是通过车站广播紧急寻医,二是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协调同事开辟救援通道,引导周围旅客有序避让,为后续救援腾出安全空间。
在安排好现场秩序后,张栢华快步冲到男童身边,蹲下身轻声安抚慌乱的家长,一边用手触摸孩子额头监测体温,一边持续观察抽搐状态,反复叮嘱“别慌,医生和救护车马上就到”,用冷静与专业稳定了家属情绪。
广播声刚落,一名身着便装的旅客迅速上前,亮明医护人员身份后,立即与张栢华及其他车站工作人员投入救援。他们默契配合:小心地将男童平放,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快速找来冰袋为孩子额头、颈部进行物理降温。记录仪画面显示,多双手臂在孩子身旁交错协作,有人固定孩子肢体防止磕碰,有人持续更换冰袋冷敷,有人轻声安抚家属情绪,繁忙的候车室里,临时“生命救护站”悄然搭建。
时间在紧张中飞速流转:16时35分确认男童抽搐症状,16时39分孩子抽搐症状逐渐缓解,16时43分急救救护车呼啸而至。从发现险情到将男童安全送上救护车,全程仅耗时8分钟。交接时刻,张栢华细致地将男童的乘车信息、发病时间、现场救援措施等关键信息逐一告知急救人员,确保救治环节无缝衔接。
当男童被小心转移至急救担架后,张栢华和参与救援的旅客医生才松了口气。令人动容的是,这位匿名旅客医生在确认孩子安全后,未留姓名便默默返回候车队伍,继续自己的行程。
“这场救援是铁路人应急能力的体现,更是陌生人之间善意的传递。”广元高铁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经医院及时救治,男童已脱离危险,其家属特意致电车站,对张栢华及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旅客医生表达了深切谢意。这个国庆假期里的8分钟,铁路人与热心旅客用专业与善意,为出行旅途添上了一抹温暖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