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
这个国庆假期,谭飞从国外出差回来,就赶上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到了节骨眼。“干脆把家人接到成都,过个‘川味’假期。”谭飞说。
谭飞是湖北宜昌人,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安家,一年多前来到四川,担任成都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大公博创)总经理。离京入川的背后,是他和四川企业的双向奔赴。
谭飞先后在国企、外企从事无线通信领域工作,从搞技术到做市场,均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面临着职业发展瓶颈”。大公博创核心团队深耕电磁频谱管控领域近30年,近年来在行业毛利率持续下降态势下,进一步做大做强面临着不小困难,急需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感受到发展“危机”的谭飞和大公博创,在2023年底迎来契机。彼时,低空经济即将起飞。俗话说,无安全不低空,意味着低空中有无人机,就有反无人机,二者相辅相成,而后者又与无线通信技术息息相关。嗅到机遇,大公博创和谭飞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低空安防赛道,大公博创创始人随即找到谭飞。
“四川是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成都电子信息工业基础好、积淀深。”谭飞说,同时反无人机市场需求很大,这条赛道潜力很大。既熟悉整体行业,又看好四川发展机会,二者一拍即合。2024年2月,谭飞入川加入大公博创。
此后,一切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谭飞带领团队稳步推进,捷报频传:先后攻克12项关键技术,打造出识别准确率达99.2%的无人机侦测系统,市场份额超35%。大公博创也从单一设备研发,到构建起“侦测—处置—防护”全链条产品矩阵,成为低空安全领域领航者。
“结果证明我们踩准了风口。”谭飞说,抢抓机遇,除了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外,还离不开老基础和新支撑。“老”体现在成都的无线电企业积淀深,相比其他传统技术公司,在技术上更具优势;“新”则是眼下四川正大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包括在建设低空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大力气。“‘新老’叠加下,今年公司的营收预计上涨20%到30%,3年内有望翻番。”
大公博创的产品逐渐在业内出圈。比如今年以来,在成都世运会等重大活动中,都能看到其自主研发的全频段无人机侦测测向设备。这是国内首款集成全频段监测与智能管制功能的无人机防控装备,为低空安全打造“智慧眼”。“简单来说,就是看得全、看得精、懂得看,为重大活动构建起‘无死角’的空中安全屏障。”谭飞说。
谭飞注意到,四川部分无线通信企业存在规模偏小、国际视野不够宽广、品牌营销能力不足等问题。“要持续增长,必须得形成规模和影响力,才能留得住人才。”在他看来,“蓉漂”不只是一个标签,更是一份责任,“看着公司一步步壮大,团队里的年轻人在这里实现价值,觉得自己和成都紧紧绑在了一起。”
当前,四川在低空安防领域还没有上市企业,在巨大市场需求和良好产业基础前提下,谭飞相信未来四川会出现至少3家。“此前,四川相关产品出海由‘国家队’主导。未来,民营企业要进一步改变模式、打开视野、打造品牌,尝试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更多业务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