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注意,监测员发现我们村后面出现大的裂缝,请大家听到广播后立即到活动室集合,统一转移!”10月7日上午11点02分,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杨万乡龙林村委会偏呼村小组的应急广播大喇叭突然响起,清晰急促的喊话瞬间打破了村庄的宁静。
应急广播。
通过点对点精准呼叫,这一紧急指令成功叫应该村64户171名群众,大家迅速收拾简单行李,按照预定路线向安全区域转移。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县、乡、村包保干部和杨万乡应急抢险救援队在现场引导群众,帮助老人和小孩携带物品。
“当时正在家里做饭,听到广播里的紧急通知,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拉着孩子就往外跑。”村民王大爷说道,平时村里经常通过大喇叭宣传防汛知识,下达的指令也很清晰,所以这次才能这么快行动。目前,偏呼村的受灾群众已全部被安置在杨万乡中心学校,基本生活物资得到妥善保障。此次成功转移,是麻栗坡县充分发挥应急广播“最后一公里”预警作用的生动缩影。
转移人员。
据了解,麻栗坡县应急广播终端共计1371个,已实现对全县11个乡(镇)、107个村(社)区、1552个自然村的全覆盖。面对今年以来的三次台风影响,依托覆盖城乡的应急宣传体系,从县应急指挥中心的精准调度,到村寨老树下传来的方言播报,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县、乡、村、组的四级防汛避险信息网。
“我们坚持日常宣传和应急预警相结合,提前通过广播播报防汛避险知识、气象预警信息,让群众心里有底。”麻栗坡县应急广播应急值班人员李凤豪介绍,针对群众的语言习惯,播报方言版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家喻户晓。应急广播还是政策宣传的“传声筒”和服务群众的“连心桥”,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精准推送农业科技、民生政策等内容,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从9月28日以来,全县已累计播发应急信息、防灾减灾、安全提示等知识共计300余条1500余次,如毛细血管般渗透至边城每个角落,让“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贺正凤、杨素娟 文/图)
来源:麻栗坡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