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月26日消息(记者梁明星通讯员常进)增强民生福祉、守护人民健康。每年“两会”上,医卫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总是离不开健康,带着满满的民生情怀履职尽责。在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谢瑞瑾,就提交了《关于统筹解决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及省传染病救治体系“三难”问题的建议》,为织紧、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言献策,以期更好地为安徽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谢瑞瑾介绍说,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省级三级综合性医院。作为安徽省“1+5+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的龙头单位,中心担负着全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责任。
经调研,目前安徽省“1+5+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首诊能力和重症救治能力不足,重点人群分级分类诊疗救治服务能力水平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为了更好满足安徽省传染病医疗救治和自身发展需要,提升安徽省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能力,谢瑞瑾认真梳理出该中心建设目前存在的“三难”问题,亟待省级层面统筹解决,主要包括债务负担沉重,还本付息难;专业人才队伍不足,引领发展难,尤其是感染病科总体实力较弱,以及救治体系不健全、及时应对难。
为此,谢瑞瑾向大会建议:首先要加大对中心的财政投入,给予中心债务纾困专项政策,落实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保障责任。并且,参照其他省份同类型医院财政保障水平,建议省财政拨款保障按照不低于医院总收入的20%比例拨付(不低于2亿元),以充分保障中心作为省级定点医院的经费保障。
在此基础上,为维护队伍稳定、防止人才流失,谢瑞瑾还建议根据《卫生部关于发布的通知》((78)卫医字第1689号)有关规定和程序,增加人员编制。而且,后续发展中还需要给予专项技术帮扶和培训费用。作为省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暨省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的龙头单位,该中心的发展需要安徽省财政拨付专项技术帮扶和培训费用,用于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帮扶和专业培训,以期不断提升基层传染病首诊能力和重症救治能力,从而进一步健全“1+5+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全面提升安徽省应对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控与救治能力。
上一篇:紧急救援!事发云洞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