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12月12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生沈芯 徐银)12月1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暨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第五次推进会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督察专员凌江出席会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喻显镔、局长余国东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会议审议了《川渝重要跨界流域—南溪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签订了《四川—重庆地区辐射安全监管跨区域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川渝两地将在共同推进辐射事项“放管服”改革、加强辐射工作单位共同监管、开展跨区域辐射违法案件共同查处、加强辐射安全监管交流等四方面协同发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辐射安全有力保障。
近年来,两省市紧扣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实施机遇,携手构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机制,着力破解跨界污染协同治理难题,形成区域生态共建、污染共治、政策共商、发展共促整体合力,累计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达120余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共抓生态保护、协同治理污染、共促绿色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
签订辐射安全监管跨区域合作协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共抓生态保护方面,共同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建立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机制,协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共同打造渝广毗邻地区生态保护恢复示范区。
协同治理污染方面,开展涪江、南溪河(兴隆河)流域联防联治,联合打造川渝河长制合作3.0版。聚焦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等五个方面开展大气污染协同防治。建立污染土壤跨省转移试行机制。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共建,建立全国第一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际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大清流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联动督察,联合实施联合执法稽查,同步开展濑溪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川渝联合应急演练,合作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习。
共促绿色发展方面,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推进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建设,成立川渝“双碳”产业计量创新联盟。共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健全生活垃圾跨省市收运处置体系,累计开通川渝跨省城际公交线路22条,建成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11条。协同开展绿色发展示范,重庆两江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签订气候投融资试点合作备忘录,携手打造气候投融资示范先行区。
此外,川渝两地相关市区县也在生态共保、污染共治、“无废”共建、联合执法、宣传教育等方面持续深化交流协作,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双核联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更趋完善,合作事项加快落地。
同时,两地的生态成效经验又各具特色。重庆方面,铜锣山矿区和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排名西部第一,开州汉丰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四川方面,今年1—11月,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9.5%,长江干流四川段水质保持为优,并推动打造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等17个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