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行车
十分容易感到乏累
当车辆处于“行驶模式”
大脑却处于“待机模式”
来看一则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请广大驾驶员引以为戒
案例警示
2023年12月6日13时30分许,信阳高速交警支队一大队接报警:京港澳高速由南向北979公里,一小车撞护栏,无人员受伤。
民警迅速到达现场,设置好警戒区,上前查看情况,看到一辆白色鄂K号牌小型轿车停在第一车道,车辆右侧车身受损。民警快速进行事故勘查,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施救,将事故车辆拖离现场,快速恢复了道路通行。
据驾驶员讲述,他途经此路段时因犯困打盹,不慎与护栏发生了碰撞。综合事故调查情况,民警依法认定该驾驶员承担此次事故全部责任,并对其交通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疲劳驾驶时,驾驶人会出现视线模糊、反应迟钝、或有精力不集中、焦虑急躁等现象,随之,驾驶人判断、反应能力下降,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增加,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当驾驶人从寒冷的车外进入暖和的车内,身体会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且车内长时间开启空调内循环,车内二氧化碳会积聚,因而驾驶人容易感到困倦思睡,若驾驶人不及时调整状态,便会导致“疲劳驾驶”,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那么
我们在冬季驾车时
应该如何防范疲劳驾驶呢?
知危险会避险
克服“冬乏”,累了困了不硬撑
行驶途中适当开窗透气
冬季驾车时,可以在风小或没风的路段稍微打开车窗一条缝隙,通风透气的同时,也避免了冷空气大量涌入车内。此外,还有效降低了车内外温差,防止挡风玻璃起雾。
搭配使用内循环、外循环功能
冬季驾车时,建议驾驶人先开启“内循环”,等车内温度上升,让车内空气循环流通,达到制热状态,一段时间后再切换为“外循环”,排出车内废气,从而保持车内温度适宜、空气清新。
科学安排行车时间,避免长时间驾驶
尽量避免夜间开车,尤其是凌晨时段,白天则要注意避免午后时段。白天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4小时,之后要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若有夜间驾驶需求,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2小时。
适当放松,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驾驶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会导致肌肉僵硬引发疲劳,驾驶人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或深呼吸进行放松。若适当放松后,驾驶人仍无法缓解困倦,应尽快将车辆停至服务区或就近驶离高速公路,寻找安全地带休息。
供稿 | 信阳高速交警王强、杨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