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云柯
记者13日从昌平公路分局获悉,为防止降雪寒潮极端天气对灾后重建道路造成影响,昌平区在清扫积雪的基础上,加强预警巡视,由日常一天一次变为24小时不间断循环巡视,发现隐患问题及时应急处置,确保恢复重建道路现有成品不受损、明年进度不受影响。
在今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受灾较为严重的流村镇、南口镇和十三陵镇,昌平公路分局联合北京建工养护集团九公路处对辖区内山区公路的转弯、坡道、背阴处等提前撒布融雪剂,防止降雪冻融交替导致路面结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巡视中我们重点关注排水系统是否畅通,如果出现边沟因低温冻结堵塞的现象,将及时针对性投放融雪剂,防止排水不畅导致路面积水结冰。”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昌平公路分局工程管理科工作人员董威说。
目前,昌平区6条灾后恢复重建道路工程已完成本年度收尾工作,其中亭阳路、下店路、水南路3项工程已基本完工,南雁路、高芹路、李流路3项工程将于2024年5月底前完成。冬季停工后,昌平区重点保障已完工道路或已完成部分免受降雪寒潮极端天气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影响。
“13日上午降雪开始后,我们立即启动24小时不间断铲冰除雪作业,重点关注南雁路、高芹路等承担受灾乡镇连接通道的山区路线,按照‘先机动车道,后非机动车道’、‘先打开一条车道,再向两边扩展’的除雪顺序,尽最大努力保障受灾地区公路通行能力,实现‘即下即清、先通后净、雪中路通’,满足受灾地区群众日常出行需求。”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昌平公路分局养护管理科副科长王文涛介绍。
除保障受灾地区外,昌平公路分局自12日16时起还组织了520人应急保障队伍全部到岗到位,出动117台机械设备,在13处备勤点充足储备融雪剂和防滑料物资,全力维护全区635公里、75条管养道路交通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