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家路上,一些人选择驾驶电动汽车返乡。过去一年,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迅速攀升,江苏省高速公路汽车充电量显著增长。又到一年返乡时,冬季寒冷天气叠加集中爆发式需求,绿色出行成为春运旅程新风尚,绿电,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吗?来自春运一线的系列观察——《新风一路迎春归》,一起关注“‘绿’电能耗更低了”。
“你在哪里呀?”“我在高速上充电,走到南京了,大胜关服务区,按导航走,在充电呢,大概半小时……”
腊月二十八上午,在湖州从事餐饮生意的张丽娟驾驶新能源车返回滁州老家,途经南京大胜关大桥服务区时,她瞥了眼导航地图,将车驶入服务区充电站,运维人员刘兴林赶紧上前引导车辆停靠。张丽娟对着充电桩屏幕一番操作,成功给车充上电。因为自己的车续航里程短,返乡前,头一次开纯电车跑长途高速的张丽娟有些担心,但周边密集的充电设施网络打消了心头顾虑:“我知道一路上都有充电桩,系统也会提示距离下一个服务区有多远、提示电量,所以没有太担心,就怕充电站排队等待,但看这里一排8个充电桩顿时感觉安心不少。开高速中途肯定要休息的,休息这段时间刚好用来给车充电。”
同一天凌晨5点半,“00后”的辛侠开车从杭州出发,目的地是老家安徽阜阳农村,全程超过600公里,陪伴旅途的是一辆被各式年货塞得满满当当的新势力纯电动车,还有她的“旅伴”——一只柯基小狗。
上午11点,在南京大胜关大桥服务区停车充电的辛侠告诉记者,为了带宠物回家过年,她果断放弃高铁直达决定独自开车回家。她给记者展示,手机地图上标记的沿途充电站密集地串成线。辛侠表示,如今开电车上高速公路很方便,离家越近期待感越强烈:“我周边开电车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用车成本比油车降低不少。开长途的话现在基本上一百公里、几十公里就会有充电站,随到随充不用担心。”
“你有e充电吗?”“有。”“扫这个码就可以了。”“我这车剩多少电?”“20%,充电将近1小时……送你个福袋,祝平安到家!”“哎谢谢!”……对车辆进行有序引导、将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扫码充电……现场,大胜关大桥成都方向服务区国家电网充电站运维人员刘兴林忙个不停,帮助车主顺利充电、解决在充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春运充电高峰期,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增派专人值守,刘兴林负责该站点的运维工作。寒冷天气下,记者站半小时就觉得浑身冰冷,而刘兴林每天户外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大的区域内来回奔波,日行竟也可达一两万步。记者瞅准工作间隙才和他聊上几句。
记者问道:“会不会感觉过年没办法在家陪家人了?”刘兴林答道:“这没什么,我们只是保证他们充电处理完成,平平安安回家就行了,用户全部平安回家,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织密网络、提升服务,全面破解新能源车高速出行“充电焦虑”,让“绿”电护航,春运回家路越来越顺畅。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自去年起,每逢节假日,服务区充电保障能力所面临的考验不断升级。以南京为例,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在全市22座服务区共建设105台充电桩共190把充电枪,总充电功率12520千瓦。
面对春运期间集中爆发的充电需求,该公司通过动态运营、智能调度等手段举措,包括开辟临时通道、部署应急充电设备,全面保障绿色出行畅行无忧。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营销部市场室大客户经理赵锡正介绍,预计今年春节期间,南京市内公路网日均充电次数将达到3500车次,日充电量将超12万千瓦时:“如果某个服务区出现车流量陡然增长的情况,我们会采取两种应急措施,一是启动两辆应急移动充电车,总共可以同时给6辆车充电,另一方面还有4台可以快速部署的充电桩,从多方面加强充电保障。”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