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苏州市吴江区应急管理局以“三个坚持”工作思路为抓手,严责任、抓落实、强制度、保民生,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高位统筹,聚焦双向发力,谋篇布局“一盘棋”
该局以防灾减灾救灾五项机制为牵引,突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工作理念,双线作战推动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切实履行减灾办牵头抓总职能,印发乡镇(街道)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任务清单,强化对基层防灾减灾能力的考核;积极推广各地基层应急管理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推动构建“防灾减灾,人人有责”新格局。
围绕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充分发挥应急部门综合优势,提升防灾减灾整体合力。加强与公安、住建、交通、水务、气象、消防等重点成员单位的会商研判和协调联动,在信息共享、风险监测、预警预报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2023年累计下发各类防范通知8次,发布预警提示单13次,组织开展各类会商研判8次,转发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5次。
坚持关口前移,整合资源要素,赋能做细“一本账”
专业化组建灾害信息员队伍。调整更新区镇村三级310余名灾害信息员队伍,建立专人负责信息报送、核实和管理的工作规则。组织开展灾害信息员业务和技能培训,2023年累计举办防灾减灾知识、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等各类课程5次,有效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意识。
标准化完善应急物资保障。建成以区应急物资储备库为枢纽,部门和区镇应急物资储备为支撑,第三方机构应急物资代储协议为补充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体系。
多样化打造科普宣传阵地。在充分发挥学校安全驿站、减灾示范社区体验馆等宣传阵地基础上,建成并面向公众开放“吴江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科普教育馆”,打造全场景体验、全流程互动的安全减灾宣传教育新阵地。
坚持靶向施策,强化制度引领,织密织牢“一张网”
完善灾害信息化管理制度。依托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灾害风险隐患报送系统以及省救灾管理系统等平台,将每次灾害的基本情况、损失情况、紧急转移和紧急救助款物发放等实时录入系统,实现灾情动态化管理。
推进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制度。缔造“人民保险,保障人民”暖心服务,启动大灾应急绿色通道。组织协调保险承包单位深入开展惠民政策“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知晓度。2023年全区累计受理理赔1712笔,理赔金额408万余元。
强化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制度。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10·13”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电台互动访谈、广场咨询活动、线上线下科普课堂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五进”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及宣传品2万余份,接受咨询3000余人次,相关宣传内容被多家央级媒体报道。(吴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