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实习生 袁梦馨
2024年1月8日,在成都市公安局举行的“向人民报告”成都公安服务民生、护航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2023年,成都被公安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同比2022年下降12%,盗抢骗案件下降52.5%,刑事发案下降33.8%……在这些数据背后,成都公安有着怎样的总结和展望?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新闻发布会现场
谈安保
“国枫所”数量排名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第一
成都公安统筹8万安保力量、协同33家单位日夜奋战,确保了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各项赛事、专项活动以及1.4万涉赛客群和50余万观众的安全,固化转化深化大运安保工作经验,2023年,圆满完成了“糖酒会”“西博会”“世界科幻大会”“中超联赛成都主场赛事”等高级别、大规模的活动安保任务,全力保障了3600余场演出活动安全,进一步擦亮了“三城三都”城市名片。
一体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坚持以打开路,全市入室盗窃、扒窃、盗窃非机动车发案分别同比2022年下降54.2%、74.4%、74.9%;深入推进“断卡”“云剑”系列行动,强化预警劝阻、技术反制措施,电信诈骗发案同比下降17.1%,止付率达99.5%,切实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全面融入“微网实格”,深化“一村一警”,推行“1+3+N”专群联动机制,近2万名民辅警“入网进格”,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3.8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4.5%,城乡社区警务微治理模式全省推广。
成都公安立足超大城市特点,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浆洗街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市“国枫所”数量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为成都“枫桥经验”增加了新内涵、注入了新活力。
新闻发布会现场
谈服务
去年成都吸引各类人才落户72.21万人
2023年,成都公安深化川渝黔、成渝、成德眉资“六个一体化”警务合作,拓展优化异地通办服务事项,实现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户口迁移、新生儿入户、居民身份证补换领、户籍类证明“全程网办”。
围绕“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推动5大类34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吸引各类人才落户72.21万人;开设助企专窗,为出国境开展紧急商务活动的企业、涉外单位提供急事急办等便利服务,累计办理各类中国公民出入境证件超200万次,其中异地办理38万余次。
新闻发布会现场
深化科学治堵,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并全域推广交管“12123”交通事故视频快处,事故节省时间成本80% 以上;通过堵点治理、片区微循环、绿波带建设、公交车道优化等措施,实现路网运行基本可控、城市通勤时间逐渐缩短的成效,成都汽车保有量在跃居全国首位的情况下,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主要城市排名第17位。
探索与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相配套的警务模式,落实河湖耕地、公园绿道警长制,强化常态化巡查,侦办涉环、涉林、涉渔类刑事案件162件,全面保护了生态环境安全;聚焦公安主责主业,严打涉企违法犯罪,侦破涉企案件127件,同时不断完善日常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依法平等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