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康5月13日消息(记者陈锵)近日,受降水量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多地出现旱情。中央气象台11日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陕西、河南等省存在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陕西西南部等地特旱。旱情持续发展。
记者12日从安康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当地通过调度水源、节水灌溉、补苗补种等方式,投入抗旱减灾工作,解决当前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当地成立3个督导服务组深入旬阳、汉滨、恒口、石泉等旱情较重县(市、区)开展督导,动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抗旱保苗等重点工作。截至5月5日,已组织浇灌受旱作物面积22.08万亩,落实喷施叶面肥、抗旱剂等技术抗旱保墒面积28.47万亩。
安康市汉阴县黄土岗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明查看居民用水情况(央广网 记者陈锵 摄)
安康市水利局细化城乡供水应急机制与预案,加强应急供水队伍建设,做好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积极引导群众抗旱节水。截至5月5日,全市通过应急调水解决饮水受影响0.64万人,开辟水源453处解决8.82万人,分时段分区域供水解决8.55万人。
多县区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汉滨区派出工作组深入旱情严重镇村研判解决缺水问题,开辟新水源88处,增设水泵21台,延伸管道83.8公里,分时段供水23处,拉水送水553辆次,最大限度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旬阳市关口镇送水到一线浇灌农田(央广网发 旬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旬阳市抽调业务技术人员分赴各镇村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旱保苗工作。投入抗旱资金约300万元,开辟新水源14处,解决746户2612人及562头牲畜饮水问题。同时,该市投入泵站19处、调拨灌溉机组19台、机动抗旱设施46套,累计浇灌面积3540公顷次,对出苗率较差的或已坏苗的农作物及时改种其他作物,组织补苗补种6万余亩。
石泉县派出技术服务队深入一线,采取“水泵抽水到田、运水车送水到田、水管接水到田”三项措施,指导农户利用水利设施和资源通过渠灌、井灌、滴灌、浇灌等方式灌溉田间作物,缓解旱情压力。截至目前,全县已修复机井、堰塘等灌溉设施50余处,组织农户灌溉7万余亩,有效缓解农田旱情。
此外,记者从宝鸡市渭滨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确保抗旱保苗效果,该区先后分两批次及时下发抗旱救灾资金,累计发放资金65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工作。同时,印发《关于全力做好抗旱保粮夺丰收的通知》《春播抗旱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农技单位分片包镇,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镇村农户开展灌溉和一喷三防等工作,下发技术资料6000多份,全力筑牢抗旱防线。
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整合局机关及下属企业的105名干部职工进村抗旱救灾督帮指导行动将持续一个月,18个督帮组针对当前灌区受旱严重的情况,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旱情、不同作物及水源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塘库调水、应急泵站抽水、利用荒沟余水、启用抗旱机井等方式,增加可用水源,灌溉水稻秧母田和桔子树等作物。同时,指导群众做好腾茬整地,抓好水稻插秧。3个技术服务组则负责为灌区购置和安装抽水泵,联系各县(区)政府及乡镇共同做好抗旱机井新建和维修的工作,减少灾害损失。
汉中市洋县积极统筹农业、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抗旱工作协力。累计落实农业救抗旱救灾资金165万元,用于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水稻插秧应急抗旱,累计开展作业面积12.9万亩次,发放抗旱应急水泵146台,在谢村、戚氏、马畅、磨子桥四个镇办紧急启动33口抗旱机井打井作业。共发布土壤墒情13期、病虫情报5期,及时发布了《主要农作物抗旱种植技术要点》,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水利局分8个组对各灌区水库蓄水及育秧灌溉情况进行摸排,科学制定了《用水计划方案》,确保水稻育秧用水有保障;应急管理局紧急调配应急送水车12辆,调用各类抗旱设备210台套;气象局先后开展四次人工增雨作业,局地最大降水量达11.9mm,局地农作物干旱得到一定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