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材料与新能源学院联合组队,走进江津区先锋镇椒乡社区,开展以“AI赋能儿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志愿者辅导儿童填写问卷(学校供图)
据悉,此次实践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乡村儿童心理调研,用算法模型感知那些被忽视的情绪信号,为儿童筑起“心理防护墙”。
志愿者将AI情绪识别模型应用于调查之中。通过“问卷+社交表达”的双模态数据采集方式,系统自动生成情绪画像、识别心理风险,并给出干预建议。这套识别机制正是重庆科技大学葛继科教授团队在市级社科重点项目《基于社交媒体信息的青少年抑郁倾向早期检测和分级干预研究》中的核心成果。
“AI只是工具,真正打开孩子心门的,是我们的陪伴。”志愿者陈志盛说道。团队还设置了匿名纸条、绘画疏导、情绪表达课程等人文互动环节,借助技术,让陪伴更精准、更深入。
志愿者带孩子们体验“非遗拓印”(学校供图)
志愿者同步开展了科技普及、法治宣传、美育启蒙、安全教育、体育锻炼等模块化课程,打造“沉浸式实践课堂”。孩子们在“倾听与沟通”课堂中学会表达情绪,在“非遗拓印”“漆扇制作”中激发创造力,在羽毛球教学中收获默契与自信,在反诈情景剧与快板中学会辨识骗局,在森林防火课程中懂得保护自己。
重庆科技大学还与先锋镇共同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活动现场,志愿者团队还带来了反诈普法剧、快板表演、实践成果展演等系列展示,把专业所学送进田间地头,赢得阵阵掌声。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现场(学校供图)
据重庆科技大学葛继科教授介绍,此次“AI赋能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人工智能在基层公共服务场景中的一次探索试水,更是高校服务乡村、回应现实问题的重要尝试。“这套机制将持续优化,推动在更多教育和社区场景中落地应用。”葛继科表示。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重庆科技大学将继续整合专业力量,深化校地协同,把更多“看得见、摸得准、用得上”的技术转化为护航儿童成长的“心灵守护网”,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以科技之光照亮童年成长之路。(王欢 李倩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