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应急管理大学(筹)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应急安全与减灾科普专业委员会协办,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构建韧性中国:全民安全应急素养‘十五五’提升工程——实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全民安全共同体”工作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工作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会议当天,近百位政府代表、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及媒体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深入剖析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安全文化建设、公民应急能力提升及政策机制保障等方面的成效,研讨“十五五”时期全民安全应急素养提升的重点目标和实施路径,为全民安全应急素养“十五五”提升工程注入思想动能。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应急安全与减灾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月云在致辞中表示,围绕“构建韧性中国:全民安全应急素养‘十五五’提升工程——实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全民安全共同体”主题,值得关注的是“韧性”一词。它指的是抵御灾害冲击、快速恢复并提升适应能力。其中,坚持以人为本,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是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首要原则。其次,要强化政府引导,构建全民参与的新格局;要发动基层力量,注重各方面力量协同发展;要推动安全应急教育常态化,培育安全文化。
在专家、领导代表发言环节,辽宁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姜大鹏指出,“十五五”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与复杂形势,应急科普作为提升社会整体韧性的基础工程,需要以战略导向、系统思维和前瞻布局扎实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从文字影像到沉浸体验、室内场馆到流动“五进”、文化活动到产业生态、政府单向输出到政企社协同、知识传播到疼痛教育的转变,构建起一个与发展阶段相匹配、与时代风险相抗衡、与人民期盼相适应的现代化应急科普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安全保障。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应急科普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研究员王振拴表示,未来我们继续要大力建设、培育四位一体的全社会安全文化:一是企业要在安全理念文化引领下,在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保障下,建成知行合一的安全行为文化。二是各地要加强全社会安全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三是要开展安全文化交流传播,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四是搞好试点创建,扎实推进应急安全文化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应急工程正高级工程师许欢说道,“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已从一句宣传口号上升为新时代中国公共安全治理的战略方针。面对传统灾害的严峻态势,必须加快构建全民安全共同体,通过汇聚来自政府、企业、社区、公民等各方的力量,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基层共建和制度保障的协同发力,形成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安全生态,推动中国走出一条全民参与的安全治理道路,实现人民安全和国家发展的有机统一。
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处长于春表示,公众科学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把应急科普工作放在更重要地位,推动日常科普向场景式、体验式转变,向手机端、移动端转移,并同时扩大应急科普的内容,将非传统的应急事件纳入内容体系。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宣教中心主任詹晓玲说,我们通过推出一批展朝气的应急科普作品,打造一批聚人气的应急科普平台,开展一批接地气的应急科普活动,培育一批有锐气的应急科普人才,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安全宣传教育新格局,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安全宣传模式,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中原油田应急救援中心党委书记王庆银表示,近年来,我们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向科技要战斗力,提升队伍的综合救援能力和现场处置突发事件、危化救援事故的能力。应急管理大学(筹)安全工程学院院长连会青提出,为了防范煤矿发生重大安全风险,我们需要引入数字化技术,在监测数据和预警、人员物资调度、决策救援方案动态调整、人员数字化提升等进行多维度的能力升级。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张全有认为,“十五五”期间,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要健全完善全社会全员参与机制,创新应急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全民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湖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沈玉龙提出,近年来,湖州市始终聚焦“群众有盼、企业有感、政府有为”,大力倡导“安全生产是最大利润、安全事故是最大成本”理念,持续打好安全素养惠民、助企、共建三大“组合拳”,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人人能自救、个个会逃生”全民共识、全民行动。
抚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志芳表示,安全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民的“协奏曲”。我们探索“红黄蓝”模式,就是要破解“政府单打独斗、力量分散”的难题,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关键就是社会各界人士,让他们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真正筑牢基层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上海市金山区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盛尉作了题为《制度筑基、行为塑形、文化铸魂——上海市金山区全民安全应急素养的实践探索》发言,从推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提升员工应急素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局的实践经验与创新做法。
北京市平谷区应急局副局长贾静宇说道,“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作为社会韧性的主要内容,涉及意识、责任、资源、机制和社会结构的深层矛盾,需要政府探索从管理到治理的提升,同时实现从碎片化管理到系统整合的转变,更要通过加大对资金、技术、人才的下沉,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天津市东丽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然表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往往面临体制、资源、人才等堵点,天津市东丽区通过冶金企业高压氧舱绿色应急通道搭建的实践和探索,提出通过“跨界域、领域、区域应急资源协同”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三条具体路径,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会议同时发布《全民安全应急素养“十五五”提升工程研究报告》,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安全共同体”为总体发展愿景,为国家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