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急诊人来说,节假日往往意味着比平日更紧张的忙碌和更严峻的考验。金秋十月,举国同庆,当万家灯火璀璨,人们沉浸在国庆佳节的喜悦中时,北京老年医院的急诊急救中心却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战场,灯火通明,步履匆匆。这里没有休息,只有坚守;没有团聚,只有责任。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意外受伤的患者、各种急症交织在一起,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绷紧了神经。
就在这片紧张而有序的忙碌中,一阵急促而焦灼的呼喊声:“护士,快!救救我的孩子!”一位男士抱着啼哭不止的孩子冲了进来,脸上写满了无助与恐慌。“护士,快!我孩子的手被玩具卡住了!”分诊护士赵津见状,立即上前引导,以最快速度将父子二人带入急诊外科诊室。
急诊外科梁智林医生接诊后,经检查,孩子的左手中指被一个环形塑料玩具死死卡住,因血液循环受阻已明显肿胀发紫,若不及时取下,半小时内便有组织坏死、甚至截指的巨大风险!“情况万分紧急!”梁医生沉着冷静地判断,并果断指挥:“请立刻拨打119请求支援!我们马上进行紧急处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场由医生、护士和消防员共同参与的“爱心接力”就此展开!
梁智林医生立即开始专业处置,护士郑天颖默契配合,迅速备齐生理盐水、润滑剂和消毒用品。梁医生小心翼翼地为孩子涂抹润滑剂,尝试在不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下取下玩具环。与此同时,急诊护理团队分工明确,高效协作。
护士韩新宇听到孩子的哭声,蹲下身用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安抚着因疼痛和恐惧而哭闹的孩子,努力分散他的注意力。护士杨国瑞则将焦灼的家属引导至一旁,耐心解释救援方案,并细心安抚其他候诊患者的情绪,确保整个急诊区域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就在急诊团队争分夺秒进行处置的同时,消防员也火速赶到了现场。在梁智林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消防员利用微型切割工具,对塑料玩具环进行精准破拆。梁医生全程紧盯,密切观察着孩子手指的血运变化,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咔哒”一声轻响,在所有人的屏息凝神中,紧箍在孩子手指上的“枷锁”终于被成功取下!当看到孩子原本发紫的手指逐渐恢复红润,血运重新通畅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孩子父亲激动地握着梁医生和护士们的手,声音颤抖:“谢谢!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反应快,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从接诊到成功脱险,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这惊心动魄的半小时,充分展现了北京老年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医护团队高超技艺、高效协作、分工有序的团队精神和临危不乱的专业素养。她们不仅是医生的得力助手,更是患者和家属在危急时刻的“定心丸”。
温馨提示
医生告诉大家,人类手指的手掌面两侧,都是静脉伴随着动脉延伸到手指的末端。手指固有动脉血管内的压力是大于静脉的,随着血液不断的向手指远端输送。如果这时刚好佩戴了一枚类似于“戒指”的比手指直径略细一些的环状物,手指固有静脉内的血液就会被“戒指”卡住不能回流,导致手指的远端将不断的肿胀,所以,环形“戒指”也就无法取下了!如果压力升高大于手指固有动脉,那么血液将不再被送往手指的远端,那么你的手指将可能出现“缺血坏死”!所以,医生在这里告诫家长,节假日期间,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发现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出现类似因“手指坏死而截指”的悲剧!
供稿 急诊急救中心 郑天颖
编辑 宣传中心
急诊急救中心
1998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正式成立急诊科,2024年更名为急诊急救中心,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狂犬疫苗门诊,院前急救站。
中心共有医护人员62名,诊室4间,床位总数41张,其中抢救室6张、重症监护室(急诊ICU)11张;留观室24张。目前急诊年就诊人次超过6万,其中急诊重症患者人数近2万人次,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重症患者的25-30%,75岁以上的患者占18-20%左右。
特色服务:
急诊急救中心承担医院院前急救和急危重症首诊、抢救任务的临床科室。现急诊急救中心逐步发展成为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急诊手术、重症监护、以及急诊病房一体化的综合急救中心;并开展老年急危重症诊疗与研究,开展多个急危重症抢救技术以及心肺复苏、急性感染和多器官衰竭的抢救、急危重症的营养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特色。与各专科创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腹痛中心,创伤中心。
精彩合集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