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门口,中俄海警联合行动,新的局面或将打开。
北太平洋海域,中俄海警展开联合行动
最近,中俄海警在北太平洋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海上联演联巡行动,这次行动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即中俄正在为北极海路的全面通航做准备。这件大事一旦办成,将对全球局势产生不小的影响。
那么,这条“北极海上生命线”到底有多重要?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北极海路的战略地位。这条路能极大缩短中欧之间的海上交通距离。据估算,这条北极航道能让航程减少3000到4000海里,将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中俄海警在北太平洋展开联演联巡任务)
但问题也来了,这么重要的一条航道,自然少不了其他国家的关注,大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尤其是那些海上实力强悍的国家,比如美国。
因此,北极地区的水域看似宽广,却隐藏着各种潜在风险:隐身战机、核潜艇、先进驱逐舰据点林立。要保障这条生命线的安全,仅靠嘴皮子是远远不够的。
此次,中俄海警的联合行动向外界释放了明确信号。要知道,海警的职责偏重于执法与维权。在南海,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在北极巡航,不仅是向全世界展示我们能力在这一地区进行执法,还表明中俄在北方海路上有联合执法与管辖权。
(参与演习的中国海警船)
一处细节引关注,美军官开始焦虑
官方发布的视频中,中俄进行了查证、海上救援等演练,中方直升机起飞。当时中国海警船的主炮解除了炮衣,这个细节耐人寻味。专家称,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北极航道附近商船较少,各国军舰和潜艇却不少,提前解除炮衣能够迅速应对潜在威胁;二是通过这一细节,传递出了一种“不怯战”的信号。
综合来看,中俄海警通过这次联演行动,向国际社会宣告两国不但有能力,更有决心保护这条意义重大的新海路。
(美国海警船)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海警此次联合行动靠近北极航道,最远到达了阿拉斯加附近,也就是美国“家门口”。中俄是要为未来的北极航道护航进行提前演练,但美军官却开始焦虑了。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官员称,中俄在阿拉斯加和北太平洋的活动正在增加。面对这种情况,他们选择采取“存在对存在”的策略:中俄舰艇出现在哪里,美方就在哪里设点跟踪和监视。虽然双方有时会互相通知行动,但紧张氛围依然存在。
其实,美国对于中国海警的执法行动并不陌生。早在2016年,中美曾经联合打击北太平洋的非法捕鱼活动。即便如此,美媒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扭曲中国海警的正常行动,炒作“中国威胁论”。
(中国海警船编队)
从长远来看,美、俄、中之间的海上博弈将在北极呈现更加复杂的局面。各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和影响力布局,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的联合巡航和演习,或许不仅仅限于中俄之间,最终将形成新的多边合作与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