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1月6日消息(记者庞淼 通讯员于海江 刘杨)1月5日14时20分,午后的漠河地区气温仍是零下34℃,在嫩林铁路650公里处,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加格达奇工务段漠河线路车间线路维修一工队的工长王波正带领班组进行整修“冻害”作业。
工人进行整修“冻害”作业(央广网发 于海江 摄)
嫩林铁路位于大兴安岭深处,全长680.5公里,是大兴安岭地区百姓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南起黑龙江省嫩江市嫩江站,向北跨过嫩江,经大杨树、加格达奇,到达我国铁路网北方最末端乘降所黑龙江省漠河县古莲站。随着冰雪旅游的逐渐升温,让“北极”漠河在这个冬天里又“火”了起来。“冰雪旅游专列”的火爆开行,加上公益性“慢火车”“煤炭专列”的往返运输,让连接大兴安岭内外的嫩林线也繁忙起来。
工人顶着严寒作业(央广网发 于海江 摄)
“越是寒冷越乱套、冻害蹭蹭往上冒、风雪不时凑热闹、就和极寒叫个号、坚决修好大铁道。”工长王波的一段顺口溜,说出了他们冬季作业时的真实写照。班组管辖嫩林铁路40公里线路,为了保证线路在整个冬季的安全稳定,哪怕室外零下50℃的极寒天气,他们也会坚守在这里。
工人使用各类型的机具处理线路冻害(央广网发 于海江 摄)
“今天我们主要处理的是线路冻害。”王波介绍说,冻害是指铁路路基土体受低温影响在冻结过程中发生冻胀,致使线路产生长短不同、大小不一的鼓起,造成钢轨高低起伏不平,在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颠簸“晃车”,给旅客乘车带来不适、行车安全增加风险。“处理这种病害,一般都会采取垫板、捣固等方式,消除冻害高低不平,使线路平顺稳固,保证旅客乘车体验舒适和铁路运输安全。”王波说。
撒垫板、松紧螺栓、起道捣固……一个小时的时间,王波和工友们轮换着使用各类型的机具,他们忙活着,像“小刀”一样的冷风也没闲着,一股股“小贼风”专挑撅起的衣襟、挣开的领口往里钻,“极寒对南方游客来说是新奇,对于咱们来说是考验,你看咱们的作业服,圆乎乎、厚墩墩,棉花包一样,再配上这橘黄色,一个个就像‘果冻橙’,听说今天返程的列车上还有来自广西的‘小砂糖橘’,我们这些‘大橙子’也算为护航‘小砂糖橘’出了份力!”今年23岁的新职工卢原硕笑着说道。
15点10分“天窗”作业结束,在客车到来前,工人们完成了2公里17处冻害整修任务,在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下,他们还要继续赶往下一处作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