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一场多场景、多部门联动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演练在梅川社区建设项目工地拉开帷幕。本次演练聚焦建筑工地高发事故,既是对区域应急处置体系的“全面体检”,更是对多方协同作战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的“实战淬炼”。
下午3时,随着演练总指挥一声令下,演练正式开始。建筑工地内,一名塔吊工因长时间高温作业突然昏迷在驾驶室内。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立即上报项目经理。企业迅速启动自救预案,安排两名专业救援人员攀爬塔吊进行救援,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拉设警戒线、疏散周围工人、畅通救援通道……紧接着,应急车、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等专业救援力量呼啸而至,迅速开展应急救援。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塔吊工中暑应急处置是普陀区优化实战演练科目的创新之举。“与以往的演练不同,此次演练首次将塔吊等高空作业险情纳入演练。”普陀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塔吊等高空生产安全事故呈现高发态势,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通过实战强化应对能力。演练现场还设置了吊运钢板掉落、高层钢构火灾、有限空间事故等多类建筑工地高发险情处置科目,全面检验应急响应机制的协同性、处置效率和企业自救互救应急处置能力。
此次演练筹备历时近两个月,是一场应对多重挑战的“硬仗”。模拟真实险情、确保参演人员安全、稳定保障通讯能力、衔接专业救援力量……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为确保演练顺利进行,演练小组多次深入工地现场进行勘察和风险评估,积极与各方反复沟通协调,为演练实施扫清了障碍。
通讯保障是此次演练顺畅推进的重要基石。通讯联络组构建了“事前预防、事中响应”的全流程保障体系,通过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确保关键时刻“零中断”;同步搭建现场通讯网络,实现了指令自上而下精准传达、现场信息实时回传的高效循环。针对可能出现的通讯中断情况,团队还预先搭建备用通讯渠道,以“多保险”织就了一张高效可靠的通信安全网。“协同作战”是本次演练的另一大亮点。围绕《普陀区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普陀区应急局、消防救援支队、建管委、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配合密切。演练还引入了社会救援力量——快反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凭借专业设备和技术,协助进行气体检测、高空照明、有限空间搜救等任务。此次演练充分展现出整合多方力量、高效协同的专业处置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
“演练是为了暴露问题。”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强调,通过实战演练可发现预案盲区、机制短板以及操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前识别和规避隐患。同时,推动应急预案实现迭代升级,才能在真正面对事故时做到万无一失。
接下来,普陀区将进一步丰富应急演练的形式与内容,深入社区开展火灾防范、用电安全等科普性演练,将安全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