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2日讯8月29日,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阿拉齐山物探项目组收到一面写有“地质勘探展专业风采 危难救援显人间大爱”的锦旗。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段地质队员与林业民警紧密协作,在大兴安岭原始林海中成功搜救失联超过六昼夜采山老人的动人故事。
老人失联林海,救援刻不容缓
8月26日,项目组在野外作业期间,从采山群众处获悉:一名当地老人于工作区周边林区失联多日。考虑到林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失联时间越长危险越大,项目组负责人宗传攀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七队内蒙古分院,内蒙古分院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组织项目组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获取更详细信息,并迅速调整工作计划,安排项目组成员于当天即展开初步搜寻。
8月27日一早,项目组成员们再次进入林区,结合物探作业路线展开拉网式搜索,一边工作一边高声呼唤,竭力寻找失联者踪迹。至当晚18时许,项目组成员岳增浩等,在一处密林深处的山沟内听到微弱回应声。他们立即循声逼近,最终发现一位老人蜷缩在地、体力严重不支。
精准定位留守现场,高效协同公安救援
项目组成员们立即上前施以援水、补给食物,并安抚老人情绪。考虑到其身体极度虚弱、不宜贸然移动,项目组果断决策:一组人员在现场守护,利用专业GPS设备精确定位,并将坐标同步发送至当地公安林业部门。另一组人员迅速下山去指引专业救援队伍。
宗传攀带领后方队员迅速将坐标信息与项目组前期勘探形成的交通地形图叠加,迅速规划出最优搜救路线,精准标注安全路径和风险点,为救援力量进山提供了清晰指引。
根河市阿龙山镇林业公安机关联合家属组成救援队接到报警后紧急出发。由项目组成员宗传攀、张明星担任向导,携带着地图和定位设备冒雨进山。尽管夜间气温骤降、道路泥泞,救援人员仍凭借准确的坐标和路线提示,在茫茫林海中艰难挺进。
经过连续8个小时近10公里的雨中跋涉,次日凌晨3时,老人被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域,并迅速送医治疗。
家属赠旗致谢,地质担当获赞誉
老人在医院逐渐恢复健康。回忆遭遇时,他激动地说:“多亏遇到了你们这些地质队员,把我找到,还一直守在旁边,给我喝水吃东西……没有你们,我肯定走不出那片林子。”
8月29日,老人家属专程来到阿龙山森林公安局,将锦旗分别赠予公安民警和七队项目组成员。“太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及时又专业地帮助,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家属握着宗传攀的手连连道谢。
“我们常年野外工作,得到了很多地方群众的支持,回报社会、帮助群众,是我们应该做的。”宗传攀说。
七队党委书记、队长李兆营表示,此次救援是七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充分展现了地质人精准高效的专业技术、响应迅速的应急能力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救援行动不仅检验了七队在极端环境下的野外实战水平,更呈现出地质工作与服务社会、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深度融合。茫茫林海中,地质队员与救援力量携手并肩,以专业和信念点亮生命奇迹,用实际行动彰显地质行业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心系群众的责任与担当。(通讯员 冯雪立 杨荣杭 宗传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