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市场优化,切实提升市民"菜篮子"幸福感。8月下旬,南都“民呼我测 共建美好东莞”栏目组记者以第三方视角对东莞五大农贸市场展开品质测评,聚焦停车秩序、环境卫生、经营管理与消费体验四大维度。最终评分结果显示,东城主山综合市场以76分位居榜首,大岭山吉龙市场因管理漏洞仅获50分垫底。
测评地点:大岭山吉龙农贸批发市场
评测时间:8月24日上午
总得分:50分
8月24日上午9点左右,南都N视频记者来到位于东莞大岭山金桔村横镇、临近大岭山镇第二小学的吉龙农贸市场进行走访测评。作为金桔村2023年重点推进品质提升的项目之一,该市场在硬件设施上虽实现车位充足、功能区划分齐全,但管理漏洞与卫生隐患仍较为突出。
专用车位被占用,有货车停在禁停区
吉龙农贸市场虽配备两处停车场(入口处及3号门附近主停车场),周日上午9点车位仍有盈余,驱车进入市场内未出现拥堵问题,行车通畅。
但停车秩序问题凸显管理短板,市场外围虽划设市场消费者电动车/自行车专用停放区,但实地走访发现,专用车位被汽车大量挤占;主停车场以大型货车停放为主,但车辆普遍未按规定停入划线区域,多辆货车直接占用行车道,甚至停放于标有“通道禁停”的停车格内(如中型卡车违规停靠),阻碍正常车辆通行;部分货车停放倾斜,挤压相邻车位空间,进一步降低停车场使用效率。
市场外围设置的市场消费者电动车/自行车专用停放区,被汽车大量占用。
记者走访期间,虽有违停警示公告,但未见任何工作人员现场引导或执法,标识警示、划线规则形同虚设,停车场基本处于“无监管”状态。
一辆中型卡车违规停放于标有“通道禁停”的停车格内。
积水成患,垃圾堆积
大岭山吉龙农贸市场虽功能区划分完善(涵盖蔬菜、海鲜、肉类等10多个品类),并配备公共洗手间等设施。
内部功能区卫生隐患突出。上午9点蔬菜批发区档口收尾阶段,南都N视频记者看到,周边垃圾成堆(湿纸、菜叶、塑料袋、泡沫箱),虽10点后走访时看到有专人清扫,但部分已下班档口地面仍残留积水,形成“清理不彻底”的卫生死角。海鲜区、家鱼区、猪牛肉区地面湿滑且伴有血迹,其中猪牛肉区下水道滤网处可见废弃猪杂内脏。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3号门入口处、临近蔬菜批发区的一处下水口,积水严重且有飞虫出没,而该下水口临近的柱子上张贴有“登革热防控四步法”内容。
市场外围也存卫生“雷点”,其中,在市场入口处的停车场外围设置的绿色吉龙市场专用垃圾桶,记者看到该垃圾桶周边有一滩黄澄澄的污水且有塑料袋、吸管等垃圾散落。
市场入口处的停车场外围设置的绿色吉龙市场专用垃圾桶,记者看到该垃圾桶周边有一滩黄澄澄的污水且有塑料袋、吸管等垃圾散落。
在市场主停车场内的垃圾站,里面放有十多个垃圾桶,无明显异味也未见垃圾落地,其地面湿湿的明显被冲洗过,但顺着垃圾站右后方的排水口,记者看到有积水且有一些塑料袋垃圾散落在草丛。
在市场停车场内垃圾站右后方的排水口,记者走访期间,看到有积水且有一些塑料袋垃圾散落在草丛。
走访中唯一的卫生亮点——市场公共洗手间相对干净,配备灭蚊灯、蚊香,并定时冲洗,走访期间,有专人正冲洗洗手间。
消防灭火器生锈明显 价格平民但缺斤少两
大岭山吉龙农贸市场政府快检公示是在主通道上方使用大屏电子屏滚动展示,清晰明了,记者走访当日显示的8月19日检测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内消防设施问题明显,其中多个消火栓被电动车挡住,在市场1号门入口处的一冻品批发区门口,消火栓前面停有一台三轮车、且垃圾堆满地,放置地面的消防灭火器被挡。
此外,走访期间,豆腐区一档口放置的消防灭火器手把锈迹明显,功能是否正常存疑,而猪牛区档口多数消防灭火器出现不同程度锈迹且覆盖油污。
市场内肉菜等产品相对新鲜,价格也相对便宜,一条鲫鱼13.5元,中大花蟹55元一斤……记者分别随机在一肉档、海鲜档、家鱼档购买了瘦肉、花蟹花螺、鲫鱼等,三个档口未见明码标价,在蔬菜批发区一档口,记者买了一把4元/斤的通菜,1.3斤的通菜,在市场公平秤复称时,显示通菜是1.2斤。在另一家蔬菜档买的冬瓜跟云南小瓜未出现明显缺斤少两问题,个别商家服务较好(如海鲜档口免费配冰)。
综合而言,吉龙农贸市场作为金桔村2023年重点推进的品质提升项目,在车位供给、功能区划分等硬件层面完成改造,但停车管理、卫生维护、消防检查等日常运营环节严重缺位。
策划:何永华 梁锦弟
统筹:南都N视频记者 黄芳芳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芳芳 唐国轩 莫晓东 田玲玲 李晓艺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刘媚 (除署名外)
海报设计:林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