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特长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河北高速集团荣乌分公司聚焦营尔岭隧道、驿马岭隧道等关键节点,创新实施隧道口24小时全天候驻点执勤模式,通过完善应急体系、夯实基础保障、创新作战单元与处置机制,有效破解了特长隧道救援“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司乘人员出行安全筑牢防线。
直面隧道风险:驻点机制为安全“加码”
特长隧道因其结构特殊性,历来是路网安全运行的关键难点。荣乌分公司所辖营尔岭、驿马岭隧道不仅纵深长,驿马岭隧道更因缺乏应急车道,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形成“堵点中的堵点”,传统救援车辆难以快速抵近,黄金处置时间常被延误。同时,隧道内若发生火灾或交通事故,不仅人员疏散困难,更易引发二次事故、长距离拥堵乃至结构损坏,对路网运行安全及司乘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隧道灾情突发性强、发展快,有毒烟气聚集、能见度低,初期响应直接决定处置成败。”荣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唯有实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控场、第一时间救人”,才能遏制事态扩大。24小时驻点机制正是实现“就近调度、快速出击”的必要手段,也是对现有救援网络的关键补充。
夯实应急基础:从“一图明位”到“多方联动”
为筑牢应急根基,荣乌分公司首先对隧道群内消防栓、应急通道、人行横通道等关键设施点位开展精准测绘,将测绘结果制作成直观清晰的设施分布展板,悬挂于隧道入口处,实现“一图明位、快速调用”,让救援人员能迅速定位并调用应急资源。
在此基础上,荣乌分公司编制印发《隧道应急协同手册》,系统集成隧道设施坐标、应急联络流程、多方职责及标准化处置规范,向交警、路政等“一路四方”协作单位全面发放。通过手册指引,有效打通信息壁垒,确保突发事件中各方力量“有据可依、协同联动”,为高效处置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作战单元:“单车单兵”破解拥堵救援难题
针对传统救援车辆在拥堵环境下在隧道通行难的问题,荣乌分公司创新打造以多功能电动车为核心的“单车单兵”作战单元。
该车辆配备警灯警报及模块化装备箱,内置专业自护装备与高效处置工具——耐500℃高温防火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化学氧自救呼吸器等装备保障救援人员安全,水基灭火弹、灭火毯等工具则可快速应对初期火情,形成集快速通达、防护与扑救于一体的机动力量,能灵活穿越拥堵车流,实现“就近救援、精准出击”。
“三步战法”提质效:10分钟抵达事发点
为确保处置流程标准化、高效化,荣乌分公司同步完善“三步战法”机制——第一步“快速抵近”,借助电动车高机动性穿越拥堵车流,优先实施人员救助与疏散;第二步“精准控火”,通过灭火毯隔离火源,并联动启动隧道水消防系统协同控火;第三步“高效处置”,投掷水基灭火弹扑灭初期火情,最大限度争取专业救援抵达前的窗口时间。
如今,通过24小时驻点机制与“三步战法”的落地实施,荣乌分公司保畅队员可在10分钟内抵达隧道事发位置,迅速开展火情控制与人员救援,大幅压缩响应时间,有效遏制事故升级。(魏星、乔钰)